環球在線消息:即將過去的10月成為今年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傷亡最慘重的月份,也是伊拉克今年最為血腥的月份之一。隨著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迫近,亂象叢生的伊拉克局勢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開始考慮調整對伊策略,以擺脫困境。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對治理伊拉克亂局,布什政府此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處于一種無奈的尷尬境地。
暴力四處蔓延
進入10月后,伊拉克境內暴力襲擊事件大幅上升,這與伊拉克穆斯林齋月有著直接關系。據以往經驗,伊戰后的每個齋月都伴隨著一陣暴力襲擊高潮。由于今年以來,伊拉克教派沖突加劇,局勢更加混亂,因此伊拉克的這個齋月變得更加血腥。駐伊美軍發言人考德威爾19日說,自9月末伊拉克進入齋月后,伊拉克的暴力沖突事件增加了22%。
針對美軍的襲擊更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首都巴格達地區。美軍官員表示,美軍近來加大了在首都巴格達的巡邏和行動力度,協助伊拉克軍警維持社會治安,這直接導致美軍傷亡人數的激增。美國總統布什25日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本月我們在伊拉克失去94名軍事人員,是2005年10月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月份”。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已有2800多名美軍士兵在伊拉克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伊境內暴力活動還呈擴大趨勢。除反美反政府襲擊以及什葉派和遜尼派阿拉伯人的教派沖突外,遜尼派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什葉派內部派別之間的爭斗也逐漸惡化,波及此前局勢相對平靜的北部城市基爾庫克和摩蘇爾以及南部一些地方。這進一步表明了伊拉克局勢的惡化程度。
美軍力不從心
對于改善伊拉克尤其是巴格達地區的安全局勢,美軍可謂煞費苦心。然而,美軍的努力實際上卻換來了更加猛烈的反抗和襲擊。分析人士認為,美軍在伊拉克受到多方因素掣肘,處境尷尬。
首先,美軍軍事行動難見效果。美軍在巴格達通常采用的戰術是集中兵力封鎖一些暴力高發區,搜查和清剿后,派少量兵力巡邏。這種戰術在短期內似乎可以改善安全局勢,但隨著美軍撤離,襲擊又死灰復燃。考德威爾19日承認美軍在巴格達軍事行動失敗,需要重新考慮軍事策略。也有美軍官員建議在巴格達市內設立多個美軍檢查站,或者增派更多援軍。但這都意味著可能有更多美軍傷亡,這顯然是布什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其次,伊拉克安全部隊難成美軍真正友軍。美軍在戰后一直積極組建和培訓伊拉克安全部隊,一是依靠他們承擔部分安全工作,二是為將來撤離做準備。但伊拉克安全部隊目前問題多多,不但內部以教派劃線,戰斗力不強,而且嚴重遭反美武裝人員滲透。據媒體報道,伊拉克不少暗殺和襲擊都是由身穿軍服或警服的反美武裝人員所為。本月4日,伊拉克多名警察因為與反美武裝人員“串通”而遭到解職。
再者,各派民兵武裝逞強,美軍選擇退讓。伊拉克教派沖突各方擁有各自的武裝組織,他們直接參與派別仇殺,又與伊政府內部一些政黨、派別有著密切聯系。伊拉克政府曾承諾解除這些民兵武裝,但這一目標至今未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在軍事行動中也選擇避開這些武裝組織。
施壓效果難測
隨著伊拉克局勢日益動蕩和駐伊美軍傷亡與日俱增,美國國內要求布什政府調整伊拉克策略的呼聲不斷高漲。倍感壓力的布什總統21日召開包括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等幕僚在內的高官會議,討論調整對伊拉克策略。布什在會上表示要就伊拉克戰爭策略“進行一切必要的修改”。
22日,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要求布什政府加大對馬利基領導的伊拉克政府的壓力,促使其采取措施,改善伊拉克治安環境。美國駐伊大使哈利勒扎德24日在巴格達說,伊政府已同意在今年年底前制訂一個關于伊政治和安全進程的時間表,以減少暴力活動并穩定政治局勢。哈利勒扎德沒有透露時間表的具體內容,只表示將涉及修改憲法、解除民兵武裝、石油利益共享等多個方面。
從事態發展可以判斷,布什政府新策略的一個動向就是進一步向馬利基政府施壓,打算兵不血刃地治理伊拉克亂局。分析人士指出,新策略一方面可以把壓力轉移給伊拉克政府,布什政府借此可向外界表明,伊拉克政府應該對當前亂局負有很大責任;但另一方面,新策略也是布什政府的無奈之舉,能否見效尚存疑問。馬利基25日在巴格達召開新聞發布會,抨擊美國官員宣布他同意在年底前制訂穩定局勢時間表的說法。他說:“我肯定這屆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沒有人有權向政府強加一個時間表。”
時至今日,在伊拉克問題上,布什政府手中的牌越來越少。事實上,馬利基上任伊始就拋出一項全國和解計劃,同樣試圖通過政治手段來實現和平,同樣包括解散民兵武裝等內容,但這項計劃已陷入停滯狀態,伊拉克各派分歧依然嚴重。
(新華網巴格達10月26日電 記者 張偉)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