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巴西大選第二輪投票29日舉行。勞工黨候選人、現任總統盧拉以壓倒性優勢戰勝社民黨候選人阿爾克明,再次當選為這個南美大國未來4年的最高領導人。分析人士指出,盧拉獲勝不是偶然的,國家經濟和金融形勢穩定、下層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扶助貧困人口的社會計劃深得民心,是盧拉蟬聯巴西總統的主要原因。
推行務實政策 化解金融危機
今年以來,盧拉在歷次民意調查中一直遙遙領先,本來可能在10月1日舉行的第一輪投票中獲勝。但是在投票前兩周,勞工黨利用來源不明資金收買反對黨候選人黑材料的丑聞在媒體曝光,致使盧拉未能達到獲勝所需的超半數選票。這使盧拉必須與阿爾克明進行第二輪角逐。
盧拉2002年10月當選總統前,巴西接連遭受亞洲、俄羅斯和阿根廷金融危機的沖擊,貨幣狂貶,股市暴跌,物價上漲,經濟下滑,失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外資紛紛撤離。
代表左翼力量的盧拉當選后,放棄了過去的激進主張,推行務實路線,將實行初級財政盈余、浮動匯率和控制通膨作為穩定經濟的三大支柱,大力發展經濟,鼓勵投資和出口,從而恢復了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國家金融和經濟形勢很快走入正軌。
目前,巴西宏觀經濟形勢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長期困擾巴西經濟的高通貨膨脹率痼疾今年將得以治愈,全年通貨膨脹率可望低于3.5%。央行連續11次降息,基準利率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圣保羅股市的博維斯帕指數從2002年底的11000多點上升到目前的39328點。巴西國家風險指數今年8月下降到208點,為歷史最低紀錄。目前,巴西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上半年經常項目累計盈余81億美元,扭轉了過去長期逆差的局面。外匯儲備8月達到701億美元,為8年來最高水平。巴西出口去年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今年繼續保持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雖然未能達到年初預期增長目標,但仍保持著平穩增長勢頭。
調整分配政策 縮小貧富差距
貧富懸殊是影響巴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也是社會不安定的根源。為縮小貧富差距,盧拉政府一方面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財富分配方面通過提高最低工資和政府補貼增加中下階層的收入。
據勞動部統計,三年多來全國累計創造了463萬個就業崗位,今年頭8個月新增就業人數就超過120萬。勞動部表示有信心到年底兌現盧拉總統在4年任期內增加500萬個就業機會的承諾。最低工資三年來顯著增加,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實際增加25.3%,使4000萬下層勞動者和退休人員受益。但是,中上階層的收入增長幅度比較小,有的還略有下降。勞動部官員指出,勞動者的收入不僅增加了,而且與富人的收入差距也在縮小,“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歷史開始改變。為加快減貧,盧拉實施“家庭補助金”計劃,向最低收入家庭每月發放補助。全國有1100萬個貧困家庭享受這種政府補貼。
據權威研究機構瓦加斯基金會的調查,2003年至2005年,巴西貧困人口減少了19%,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到22.7%。三年來貧困人口下降的絕對數量超過前10年的總和。
生在貧困家庭 下層百姓擁戴
今年61歲的盧拉出生在貧困家庭,只上過5年小學,當過工人和工會領袖。巴西下層民眾把他視為窮人的代表,老百姓中的一員,相信他比其他候選人更能維護中下階層群眾的利益。
在大選兩輪投票中,盧拉在經濟落后地區和貧困民眾中都獲得絕對優勢。有評論指出,這次選舉結果顯示,巴西中下層民眾擺脫了追隨中產階級政治取向的傳統,使盧拉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主要靠窮人支持當選的總統。
盧拉當選后表示,這次大選最大的獲勝者不是他個人,也不是勞工黨,而是全體巴西人民。他將與所有政黨和社會各階層進行對話,團結一切力量,共同促進巴西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他同時強調,雖然他是所有巴西人的總統,但是他在新一屆任期內將繼續優先考慮改善貧困階層人民的生活,重點加快落后地區的發展。
(新華網巴西利亞10月29日電 記者楊立民)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