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轉型”時代的社會弊端,正是新自由主義推行資本叢林法則的必然結果,掩蓋這一實質的目的,不過是想誤導大眾轉移視線,以便加速西化私化、徹底顛覆社會主義體制。
按照“主流經濟學家”的設計,中國的改革是以西方為法式“轉型”,他們雖然謙虛地“不能明說”,如果“明說”了,無非是西化與私化。在小平的話語里,是嚴格區別中國與蘇東的“改革”的。如今,在中國精英筆下,都一并統稱“轉型國家”了。既然是“市場經濟”、是“接軌轉型”,那生存規則都是優勝劣敗弱肉強食,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根據“吐痰經濟學”“權力尋租”、牟其中式的“空手套白狼”、賴昌星式的走私套匯、周正毅張榮坤式的“房地產開發”、顧雛軍式的“并構”“將蛋糕做大”、四川長虹等等的MBO、“獨立董事”式的新幫忙幫閑之“傍大款”……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是按照“市場”精神與叢林法則行事,正是“中國特色”的資本原始積累方式,而由此帶來的一切,正是應有的題中之義,一點也不奇怪。可謂“求仁得仁又何怨”,又有什么理由歸罪于“傳統”或“體制”呢?
中國的資本原始積累一刻也離不開權力聯姻、依賴權力“保駕護航”,面對社會的弊端,精英們又將大眾的不平與憤怒引向官場腐敗,這是他們忽悠大眾的一個基本策略。他們這樣做,既轉移了群眾視線為自己撇了清,又可以利用群眾的力量加速私化和西化從而為自己火中取栗,以便徹底顛覆“體制”完成“轉型”。
中外買辦精英都是“二道販子”,俄羅斯的“改革”和“休克”過程中所走的每一步,其實都是由白宮設計的,戈爾巴喬夫名為“設計師”,實際上不過是“夫子步亦步,趨亦趨”,那里有什么“創新”。然而,他們“步”與“趨”的結果并不美妙,至今還得依靠“北約東擴”與“顏色革命”才能繼續“深化”。一手顛覆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引進”、“接軌”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準則,反過來將因此而帶來的一切顛倒扭曲歸罪于“傳統”或“體制”,歸罪于“接軌”的步子還不夠大,以便在不斷“深化”中將“體制”徹底顛覆——這就是他們的普世邏輯!
“民主”云云不過是忽悠大眾的“烏托邦”泡沫,將整個國家MBO給幾個官僚買辦富豪,從而最終賣給跨國壟斷資本,用小平的話說,就是將中國變成西方大國的附庸,才他們的“極終關懷”。不信的話,只要看看他們手中的護照綠卡,看看他們所掙大錢的流向,看看他們老婆孩子的去向,就會懂得他們所嚷嚷的“接軌”的真正含義了。
三,“公平公正”的資本主義云云不過是騙人的童蒙神話
美國的社會就那么“公正”,發財私機會就那樣“均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