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針對伊朗總統內賈德要到安理會當面說明伊朗民用核計劃的請求,3月1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表示,美國將為伊朗總統內賈德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會議發放簽證。這位發言人說,美國作為聯合國東道國,從前批準過內賈德的簽證申請,今后還會這樣做。當天,白宮發言人斯諾也強調,美國對于解決伊朗核問題有足夠的耐心,并堅持通過外交途徑尋求解決方法。
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以及德國代表3月15日就有關伊朗核問題新決議草案達成一致后,來自美國的動作和聲音顯示,華盛頓并不希望局勢進一步激化,仍給各方留足了回旋的余地。
美、英、法、俄、德、中六國達成一致的新草案,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并對其進口重型武器進行限制;延長對涉及伊朗核項目的財產凍結,并擴大了有關對象的范圍;呼吁各國與國際金融機構不再與伊朗政府進行金融業務往來等。
新草案看似提出了更嚴厲的制裁措施,但仍不足以從根本上影響伊朗。新草案充其量是給各方的一個臺階,以維持談下去的局面。
應該說,談下去的局面在一段時間內并不會改變。一心發展核能力的伊朗,并沒有關閉和談大門。在核問題上,伊朗雖表面上態度強硬,表示絕不放棄鈾濃縮活動,但同時也頻頻向國際社會透露其愿意和平解決問題的態度。只要國際社會承認其核權利,伊朗適當妥協并非全無可能。
其實,伊朗國內的改革派政黨和普通伊朗民眾,并不希望內賈德政府徹底搞僵同美國以及整個西方社會的關系,他們希望政府能以更務實的方法處理核問題。內賈德所代表的“極端保守派”在伊朗地方議會和專家會議選舉中的慘敗,也體現出了伊朗國內對于內賈德外交政策的不滿。為減輕來自國內外的壓力,政府想必會在保全“面子”的情況下,以更加靈活的態度來解決危機。
而曾經威脅軍事打擊伊朗的美國,展開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也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目前,美國對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基地”、“塔利班”和伊拉克反美武裝暴力活動依然猖獗,美國國內反戰呼聲很高,因此美國依然希望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問題。其次,美國在歐洲和中東的盟友,都不支持美國武力解決伊朗問題。北約目前正在阿富汗替美國“背黑鍋”,沙特、埃及等傳統盟友更不愿看到中東地區發生軍事沖突,因此美國一意孤行實施軍事打擊似乎不大可能。此外,中、俄兩個大國出于國家利益,也堅決反對武力解決危機。(來源:青年參考
李佳彬)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