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最近發表的數字,自4年前美國攻打伊拉克以來,該國境內造成的難民人數已達190萬之多;境外難民則在200萬左右。
迄今為止,敘利亞已收容了上百萬的伊拉克難民;其次為接納了75萬人的約旦;黎巴嫩有4萬;埃及、伊朗、土耳其各收容了上萬人。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的報告還著重指出,盡管該國大多知識分子與技術人員已出走他鄉,目前境內每月新增加的難民數字仍舊不下于5萬人,如果此趨勢不改,該國的重建前景極為渺茫……。
伊拉克全國人口總共不過2600萬,突然間出現近400萬的難民人數,相當15%的人口處于流離失所狀態。再加上4年前美、英武裝進犯期間對橋梁、工廠、醫院、水電站等等民用設施的徹底破壞,以及出于安全原因修復工作的延誤,迄今除了北方庫爾德族生活圈外,其他地區的族群即便僥幸能夠生活在原居地,其生活狀態基本上與難民大同小異。
伊拉克大量難民之產生,除了戰爭直接造成得威脅外,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入侵后,原有的公安與國家軍隊均遭解散,因此長期處于盜賊橫行的無政府主義局面。據報道,單單武裝攻擊期間,對公家物質偷盜所造成的損失,即高達120億美元。以政府機構為例,當時唯一受到入侵部隊妥善保護的部門即是石油部。至于其他部會辦公所在以及博物館,不是受到空襲破壞,便是讓盜賊洗劫一空。該例子說明,聯軍并非沒有維護安全的能力,而是輕重緩急之間早有刻意的安排。
至于族群之間的“清洗”,美國這“管理當局”也南咎其責。當薩達姆政府遭推翻后,“管理當局”明顯倚重庫爾德族和什葉派,而有意冷落遜尼派的利益。薩達姆固然罪惡罄竹難書,卻長期執行世俗化政策、壓制任何原教旨主義運動。薩達姆政府要員中不僅包括大量什葉派成員,其外長甚至是個基督徒。然而在美國的宣傳下,薩達姆政權卻是一個“由遜尼派少數所構成的伊斯蘭教阿拉伯政權”。葉就由于族群關系不斷受到挑撥,幾乎在薩達姆政權崩潰的同時起,較密集的族群居住區便展開“族群凈化”運動。不難想象,只要任何一個住區的族群受到另一族群的驅趕,則逃亡的族群也必須為了找到棲身之地,而在本族群較占優勢的地區占據另一族群的住房。如此一來,雪球越滾越大,出現如今190萬人口遭互相驅趕的悲劇。
4年前經過兩個多星期的進攻后,布什總統即宣布“贏得了勝利”。然而在伊拉克一團混亂的今天,又信誓旦旦地對美國民眾說“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大家始終不能理解的是,究竟他想完成什么戰略目標?取得哪一方面的勝利。如果原先打的是美軍進駐、伊拉克人撤退、民族清洗的算盤,其勝利顯然是指日可數。
(來源:光明網 作者;俞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