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的佛教寺院,可以看到釋迦座雕、三世佛,大一些的還能看到門神、四大金剛、18羅漢等等。不過日本的神社除了門前那兩只狐貍石雕外,并沒有太多的雕塑。神社里有繪畫,大都是一位觀音模樣的神飄在空中,一只狐貍叼著幾根已經成熟的水稻走在神的身邊。神社里的神與狐貍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稻荷神社里的狐貍
神社本廳發表的數據表明,日本共有8萬個神社,其中最多的是稻荷神社,數量大約有3萬2000家。
走進稻荷神社,人們看到的首先是大殿,大殿的前后均有“鳥居”。鳥居有些像中國的牌樓,但只是用一些樹干或石柱支起兩根橫梁,柱子外表涂成了紅色。除了覺得高以外,從來沒有看到有鳥居住在那里。
到農村去看神社時,不少樹干沒有涂那層紅色,兩根還算對稱的彎曲樹干,支撐兩根略細一些的橫梁,擺出一個“開”字型,構成的鳥居非常的簡樸。農民下地及收工路過神社前,在鳥居外面對著大殿深鞠一躬,神社內空無一人,沒有住持的僧侶(神道里稱之為“宮司”),沒有朝拜的信者,更無漫游的觀光客。對神的崇敬與感謝,發自農民的內心深處。
“荷”在中文中有“背”或“扛”的意思,如“荷槍實彈”、“荷鋤”等等,日語中的意思也基本一樣,但日語語序與中國不同,動詞被放在了后邊。日語里把“荷稻”(背來稻谷)要說成“稻荷”。
稻荷神社的宮司很多姓“秦”,比較接近中國的姓氏,而且在傳承上和其他神社很不一樣。稻荷神社的宮司不世襲,而是由家族中最有靈力的人擔任。其他神社基本上子承父業,世代相傳。
人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稻荷神社把狐貍當成了守護神。聽日本的民俗專家說,日本過去貓很少,在稻田里捉老鼠的主要靠狐貍,所以農民把狐貍當成了護糧神使,當成了崇拜的對象。也有人說,日本種稻米的歷史很短,應該是在狩獵時代崇拜狼的,進入到農業時代以后,才把狼變成了狐貍。現在日本已經進入到了商業化時代,商人同樣傳承著對狐貍的崇拜,很多料理店的門口就放著一只大肚子狐貍;金融街上的稻荷神社,主要是金融、企業高層在參拜,他們看好的大概是狐貍的聰明智慧,完全沒有狡詐多謀的負面形象。稻米依然財富的象征,狐貍卻成了財神。
靖國神社中的軍馬與信鴿
和3萬2000個稻荷神社相比,這些年特別出名的靖國神社在日本只有一個,神社內有真的坦克、零式戰斗機、大炮,雕塑的動物選的是戰馬和信鴿,沒有了日本普通人喜歡的狐貍。那里動輒就是首相、大臣參拜,每到8月15日,舊軍人、身著舊軍裝,肩扛三八大蓋的年輕人在廣場上操練,裝出來的軍人氣魄,一點也掩蓋不住他們精神上的空虛。
靖國神社地處東京鬧市,每日從神社前經過的職員、學生無數,而發自內心的祈望豐收富足的人,又有誰會天天到靖國神社來鞠躬呢?國力不及日本百分之一、軍力不能和日本對戰片刻的朝鮮,被日本保守政治家說成了日本安全的威脅,聽信了他們的宣傳,又有多少日本人來靖國神社祈禱國家平安呢?
日本大一點的街道肯定有神社,除了3萬2000個稻荷神社外,還有2萬5000個八幡神社、1萬8000個伊勢神明社、1萬4000個天滿宮。加上沒有登陸在冊的小神社,總數絕對超過神社本廳公布的8萬,一說在13萬個左右。但和戰爭緊密相關的神社,享受日本保守政治家特別關照的大概只有靖國神社了。那只是日本數萬家神社中,孤零零的一家,不見其在日本各地普建分社。
狐貍不吃素,但日本人現在依然把油炸過的食品供奉到神社狐貍雕像前,把用油炸過的豆泡裝進一些米飯后稱之為“稻荷壽司”,把用油炸過的蔬菜往煮好的面條上一放,澆點咸湯就說那是“狐貍面條”,與其說這些和狐貍有關,不如說是在討個口福,畢竟狐貍是財神。
不能說日本已經沒有了軍馬、信鴿,也不能說日本根除了軍國主義思潮,但普通日本人日常看到的是神社是稻荷神社及那里的狐貍,靖國神社及軍馬信鴿一概免談。日本民眾實際上離靖國神社煽動的軍國主義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