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秘書長夏候雅伯上周五借來法國訪問之際,來巴黎政治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演講。筆者幾年前就對中國與北約的互動饒有興趣,這次終于有機會向這位執掌全球最大軍事組織的掌門人當面請教。夏侯雅伯毫不猶豫地說,“我的回答很簡單,中國不是威脅。我們彼此也不存在競爭,北約和中國發展關系很有意義。”
說起北約組織之于普通中國人的印象,除冷戰年代與華約集團間的劍拔弩張外,最讓人難忘者當屬1999年科索沃戰爭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一事。作為主權象征的使館館舍遭襲以及官方人員犧牲,中國人從這一幕得到的教訓便是:國際政治通常是強者之間的游戲,暴力最強者說了算的“元規則”無疑讓人警醒。
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美國的主要戰略任務從遏制中俄改為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它以發動打擊本·拉登“基地”組織的反恐戰爭為借口,伙同北約成員國一道出兵阿富汗,這是北約軍隊第一次近距離出現在中國邊境。直到現在北約還在阿富汗駐軍,幫助阿富汗卡爾扎伊政府清剿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殘余勢力。如果北約軍隊長期盤踞在中亞不走,再考慮東部面對的美日安保同盟,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可想而知,造成中國不得不與北約接觸的客觀條件。
與中國相比,俄羅斯面對來自北約的壓力更大也更直接。北約東擴以勢不可擋之勢直抵俄羅斯邊境,極大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或許因此重視起與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事實上早有西方輿論指出,起碼在中亞地區,上海合作組織是中俄抗衡北約影響的重要工具。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除中國之外的其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均與北約建立伙伴或者對話關系,中國很容易就被一些國家視為與西方對抗的“領頭羊”或者“出頭鳥”。
在這種情況下加強與北約的溝通與對話更是非常重要。事實上自2002年10月10日,中國駐比利時兼歐盟大使關呈遠會見時任北約秘書長的羅伯遜,揭開了中國與北約歷史上的重要一頁。中國外交官此后一直密切保持著與北約官員的溝通與對話渠道。近一兩年就有多位北約助理秘書長訪華,試圖與中國建立更高層次的關系。
在回答筆者的問題時,夏候雅伯強調北約跟巴基斯坦、韓國和日本等國家發展關系,并不是有什么企圖,而因為這些國家是北約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重要伙伴。北約不僅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且沒有錢,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的。他說,“中國在世界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個人認為中國和北約之間的關系會有進一步發展。當然這種合作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夏候雅伯似乎期待北京的姿態更主動一些,他重復了兩次“發展雙方關系的節奏和日程是由北京決定的。”北約隨時準備回答中國方面的問題中,包括北約在阿富汗所做的事情,以及北約為何和中亞發展關系等。他說北約并不想與上海合作組織,當然更不想與中國或者俄羅斯對抗。夏候雅伯還坦承,他跟中國駐布魯塞爾的大使有非常良好的私人關系。“他經常請我吃飯,下周三我們還要共進晚餐。”
看來中國外交官的飯桌外交務實而有成效,但讓這位秘書長熱衷于跟中國套近乎的真正原因,卻是雙方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相反在反恐、防擴散、信息安全等領域有著廣泛共同利益的合作前景。在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路線的情況下,筆者有理由進一步看好中國和北約的雙邊關系。(蔡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