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石油公司
在競標中再次搶先
去年12月5日,伊拉克石油部長沙瑞斯塔尼參加歐佩克峰會,標志著伊拉克開始重返世界能源市場。目前,伊拉克政府準備與石油公司洽談儲量超過50億桶的巨型油田的合作項目,引發眾多石油公司激烈角逐。
目前,歐盟、俄羅斯、印度等國石油公司聞風而動,紛紛前來參與分羹。但這其中,西方石油公司在競標中再次搶先。與此同時,美國敦促伊拉克政府不要死等法案通過,而先與西方石油巨頭進行合同洽談。今年1月24日,伊石油部與世界主要石油巨頭在約旦首都安曼舉行會議,討論為伊拉克石油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問題,以幫助伊拉克購買必需設備,進行相關人員培訓。據《泰晤士報》報道,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康菲和殼牌已被伊拉克石油部選中,提供服務合同(稱“技術支持協定”或TSAs)。這四家石油公司為換取石油合同,將為伊拉克大型油田培訓工人,提供裝備。據知情人稱,殼牌早在2005年就在基爾庫克油田參與技術研發,現在又想在油田開發方面獲得大單。埃克森-美孚則瞄準南部的祖拜爾油田。康菲公司則正與伊拉克石油部商談西古爾納油田合同。雪佛龍和道達爾公司則競標馬杰努油田。伊石油部長坦稱,這些外國公司將在此后競標伊油田開發合同時獲得優先。
國內反對聲音難改大局
目前,伊拉克有幾股反對西方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力量,但總體來說力量有限。首先是伊拉克反美武裝。這些組織明了美國通過銷售伊拉克石油為戰爭和占領買單的意圖,因此他們將破壞伊拉克的石油輸油管道、加油站、裝油站等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自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伊拉克發生了600多起破壞石油管道的事件,約有650名伊拉克石油工人被殺、被傷或遭綁架。安全問題成為妨礙伊拉克石油開發的最大障礙。但由于這些反美武裝濫殺無辜,日益引起普通民眾反感,影響力日趨下降。一些遜尼派民眾開始反過來與美軍配合,打擊反美武裝。由此使這些組織對石油業的破壞力有所下降。
其次是伊拉克民眾和石油業工會。70%的伊拉克人堅決反對伊拉克石油部的石油政策,將《伊拉克石油法》視為對國家主權的出賣。他們更懷念1972年的石油國有化政策。伊拉克石油工業工會也強烈反對政府的做法。他們認為,伊拉克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收入來增加石油生產,他們堅持應該建立國有企業,而不是讓國際石油巨頭進入伊拉克石油生產領域。但總體看,這些聲音難改大局。(來源:《世界知識》雜志 林海虹田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