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
5月6日,黎巴嫩政府宣布兩項針對真主黨的決定。真主黨宣稱,政府的決定是對它的宣戰,真主黨有權自衛。真主黨與同為伊斯蘭什葉派的“阿邁勒”運動的武裝力量與支持政府的武裝力量在首都貝魯特爆發激烈沖突。11日政府軍出動維持治安,反政府武裝撤離首都,而北方重鎮的黎波里及中部山區又爆發武裝沖突。截至13日,全國至少72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阿拉伯媒體驚呼,黎巴嫩已“滑向內戰的邊緣。”
黎是一個多教派國家,教派間難免有些矛盾和沖突,而外國的介入使得黎教派斗爭更加復雜。1979年,黎爆發內戰,美國、法國、以色列、伊朗、敘利亞以及巴解放組織介入其中。1990年內戰停止,敘根據協議在黎駐軍。自此,黎進入相對穩定的戰后重建期。“9.11”事件后,美指責敘支持恐怖主義;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又指責敘和伊朗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裝;美不能容忍敘和伊朗關系密切并聯系支持真主黨和巴勒斯坦哈馬斯。2005年黎前總理哈利里遇刺身亡,美立即伙同法國將矛頭指向敘并促使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迫使敘從黎撤軍。黎各派在外力影響下重新組合,形成以遜尼派總理為首的“反敘派”何以真主黨為核心的“反美派”。黎又陷入教派斗爭期。2006年7月以色列在美支持下大舉入侵黎,目標是殲滅真主黨武裝。以軍遭到真主黨頑強抵抗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34天后被迫撤軍。真主黨因此聲威大振,挾勢要求改組政府以擴大在政府內的影響力,遭總理拒絕。議會因兩派對立無法舉行總統選舉。2007年11月拉胡德總統任期結束后,總統職位一直空缺。兩派不時組織游行示威,多次引起暴力沖突。惡性暗殺事件也時有發生。黎政局陷入危機。
黎危機表面上是教派間權力之爭,實際上是外國勢力在黎博弈。美、以視伊朗為最大威脅,一直設法殲滅真主黨和哈馬斯以孤立和削弱伊朗和敘利亞。伊、敘則極力扶植真主黨以維持并擴大對黎政局的影響,從而遷至美、以對自己的打壓。只要美、以與伊、敘間的矛盾得不到解決,黎巴嫩危機就難緩解。筆者在上世紀末曾在黎工作,當時幾位教派領袖痛定思痛告訴筆者,“16年內戰是外國人出錢出槍,黎巴嫩人自相殘殺。”歷史的悲劇又將重演嗎!(外交筆會時評組安惠侯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