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基金會理事、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理事特約研究員、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安惠侯 |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黎巴嫩政府宣布收回對真主黨并引發暴力沖突的兩項決定后,造成重大傷亡的暴力沖突停止。黎多數派和以真主黨為主體的反對派在阿拉伯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在多哈舉行全國對話會議并達成協議。協議的內容是:(一),召開國民議會,選舉武裝部隊司令蘇萊曼為總統,這是多數派的主張;(二),成立聯合委員會為2009年議會選舉修改選舉法,這是真主黨的要求;(三),組成新的民族團結政府,多數派和反對派分別擁有16和11個部長席位,總統可任命3名部長,這滿足了反對派一直要求擁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部長席位,從而可以否決政府作出的決定的要求;(四),多數派要求解除各派別武裝,真主黨拒絕,最后雙方達成妥協。協議規定禁止在解決內部沖突矛盾時使用武器。21日真主黨停止在首都市中心長達18個月的靜坐示威,25日國民議會如期舉行,選舉蘇萊曼為新一任總統,結束了總統席位半年的空缺。28日蘇萊曼總統根據議會多數派的提議,任命政府總理西尼烏拉為新政府總理,籌組政府。如不出意外,歷時18個月的黎巴嫩政治危機會得以緩解,但兩派間的矛盾和分歧并未解決。
從國內范圍看,黎兩大派矛盾是權力之爭。真主黨力量不斷壯大,要求擁有與其力量相對應的更大權力;而多數派不愿與它分權。多哈協議是雙方妥協的產物,也反映了當前兩派力量的對比,真主黨似得分更多。今后兩派仍少不了爭斗,權力之爭遠未結束。而擴大到地區范圍,美國、歐盟、以色列無法容忍伊朗和敘利亞支持的真主黨力量不斷增強。他們多次強調必須解除真主黨武裝。美已承諾向黎提供13億美元援助,其中大部分用來加強黎政府軍的力量。以色列強調,以敘和平談判要取得發展,前提是敘停止支持真主黨和哈馬斯并與伊朗拉開距離。他們打擊真主黨旨在削弱、孤立伊朗和敘利亞。黎多數派以及政府軍當前均無力解除真主黨武裝。以色列2006年侵黎旨在消滅真主黨武裝,結果是無功而返。打擊直至消滅真主黨是美、以既定目標,不會放棄。而伊朗和敘利亞為應對美國的打壓并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仍會繼續支持真主黨、哈馬斯以及伊拉克薩德爾派的“邁赫迪”軍。美、以與伊、敘間的博弈決定了黎政府尚難以真正走向穩定。(外交筆會時評組安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