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自7月1日起,法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奇早在宣誓就職后不久就確定以恢復法國在歐洲事務中心影響力作為其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他把法國擔任有盟輪值主席國視為良機,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完成《里斯本條約》的批準程序
為挽回因法國和荷蘭否決《歐盟憲法條約》造成的負面影響,薩科奇積極推動其“簡化版”倡議,同德國總理默克爾一道促成《里斯本條約》,并說服各成員國采取議會表決方式加以批準,以確保該條約在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完成批準程序,從而重新啟動因《歐盟憲法條約》擱淺而陷入停頓的歐洲一體化進程。這是薩科奇上臺后的“得意之舉”。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唯一必須進行公決的愛爾蘭卻出人意外地否決了《里斯本條約》。這對歐盟來說,不啻是一次打擊,也打亂了法國的計劃。在法、德聯合施壓下,歐盟首腦會議決定于今年10月再做最后定奪,力求使《里斯本條約》“存活”下去,但前景如何仍很難說。
二、實現組建“地中海聯盟”的倡議
法國未經同歐盟協商,徑直倡議組建25個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中海聯盟”。這當即遭到德國的公開反對,德國批評這是在分裂歐盟。后經法德首腦磋商后相互妥協,最終在所有成員國一道參加的前提下,歐盟接受了法國的倡議,但實際上許多國家仍心存芥蒂。“地中海聯盟”首次首腦會議將于7月上旬召開。可是,由于歐盟國家與地中海沿岸國家國情迥異,矛盾不少,雙方之間的合作究竟能走多遠,還屬未定之天。
三、落實歐盟能源、環保計劃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這個重大挑戰,歐盟謀劃簽署《能源憲章》,并且提出到2020年以前將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的硬性目標。各國雖達成了原則協議,但在具體落實上卻遇到了困難。各國因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能源使用狀況又多種多樣,因而在能源生產、使用以及氣體排放量的額度分配等問題上,由于利益相左而爭執不下。法國作為輪值主席國能否在這方面取得突破,將是對它的一個考驗。
四、改革歐盟農業政策
歐盟目前實行的共同農業政策本來就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歐盟的農業補貼現已占到歐盟總預算的近一半。要求修改這一政策的壓力越來越大。法國是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事關法國農民的既得利益,也關乎法國國內局勢的穩定。對于預定今年9月份歐盟討論修改共同農業政策,法國不能不慎之又慎。
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固然給它提供了一展雄風的契機,但在現實面前,要做到這一點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作者: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丁原洪 前中國駐瑞士和歐盟大使、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大使銜)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