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文章:和以往各屆相比,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第11屆非洲聯盟峰會,受到全球的格外矚目。
按照早已排定的議程,本屆峰會的主要議題,一是水和衛生問題,二是肆虐全非洲的糧食危機。然而如今,53個非盟成員的首腦、代表,不得不在全球的目光下,去討論并嘗試解決另一個更棘手、更復雜的問題:津巴布韋問題。
就在峰會召開前3天,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在對手茨萬吉拉伊因“安全問題”宣布退出第二輪總統選舉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反對的呼聲與壓力執意舉行選舉,隨即宣稱獲勝并宣誓就職。此舉引發了美國等國家的強烈反應,目前美國政府不但自己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津巴布韋的強化制裁措施,且正積極運動,試圖借本周輪值安理會主席之機,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津巴布韋的一攬子制裁方案。
針對此,非盟及其成員普遍的立場,是力圖在非盟框架內解決問題,這一主張得到中、俄等大國的支持,英、法等多數西方國家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事實上,由于這些歐洲國家的非洲殖民歷史,他們深知,此時在津巴布韋問題上調門過高,很容易被非洲各國質疑其動機,反倒事與愿違。正是出于這樣各不相同、錯綜復雜的目的和動機,此次沙姆沙伊赫峰會才集天下萬千關注于一身:大家都在關注非盟,關注這個僅有6年歷史的區域性合作組織,如何進行這次事實上的自我診療。
在這一問題上非盟可謂許勝不許敗,并無太多回旋余地。首先,美國大棒在握,聲勢咄咄,如果峰會開不出藥方,其勢必進一步加大施壓力度;其次,英、法等國對穆加貝積怨已深,雖然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暫時寄希望于非盟峰會,抱的卻是“走著瞧”的態度,一旦非盟峰會自我診療受阻,它們極可能出于同樣的自身利益考量,轉而全力支持美國的立場。
不僅如此,自津巴布韋第一輪選舉以來,非盟各成員(尤其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一直充當著津巴布韋問題協調員、選舉擔保人和矛盾仲裁者角色,力圖維持津巴布韋國內各派之間、津巴布韋和外國之間的正常關系,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使津巴布韋各方在選舉和分權問題上達致和平、共識和雙贏,并讓其國內的政治、經濟秩序恢復和保持穩定。但迄今為止,在外界(甚至它們自己)看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津巴布韋問題依舊急迫,不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還是出于對非洲聯盟凝聚力、威信的維護,此次非盟峰會都必須在此問題上有所作為,有所收獲。
問題在于,再高明的大夫,對于自身的病患往往也無能為力。津巴布韋目前的局勢十分嚴峻,而矛盾成因錯綜復雜,政治、經濟病癥積重難返,國內各派積怨深厚,穆加貝和西方關系緊張已久,對于這成堆病灶,非盟的手術刀的確很難準確揮出。不僅如此,任何解決津巴布韋的方案都不可能繞過穆加貝,而此人既是美國和西方的眼中釘,又曾是泛非主義和非盟的旗幟性人物,這治病救人的一刀,可謂輕也輕不得,重也重不得。
據最新消息,7月1日,非盟各國首腦在閉門會議后達成共識,將努力推動津巴布韋各派組建聯合政府。津巴布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穆加貝-恩科莫聯合政府,但僅維持了3年便陷入內亂,在今天國內劍拔弩張的局面下,對立兩派能否握手、能合作多久,目前都難以預料。然而對于非盟峰會而言,這樣的一個手術是必須做且必須成功的:雖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錯綜復雜的國內矛盾可以也只能慢慢將息,但進行這樣的手術,卻是向全世界顯示非盟自我診療能力,從而為自己和津巴布韋贏得這一將息機會的必經之路。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