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銀行業在大規模取消免費服務,《新京報》就此事刊發了一篇自相矛盾的社論,一則斷言根源在于壟斷,二則,又指責銀行缺乏契約精神,“收費可以,但必須走程序正義之路”。
很天真搞笑的一種指責、一種要求,“程序正義之路”不是從這里走起的,它應該這樣走:在一個行業設置、延續壟斷或準壟斷門檻前,第一要論證壟斷必要性,首先是有益于國計民生,其次為不指令壟斷者經營則無市場主體愿意介入經營;第二,是壟斷合理性,即壟斷為一種權利,亦為一種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否則是蠻橫的權利,不合乎情理,不合乎道義。
現實的壟斷行業,絕對不是沒有市場主體愿意介入;動輒要公共財政注入數千億巨資剝離爛帳,這樣的金融企業,與其說有益于,莫如說損害了國計民生,早已失去壟斷必要性。勢開此一點不論,既然金融業依然設置有壟斷或準壟斷門檻,檻內的企業,就必須履行相關義務以換取壟斷或準壟斷權利的合理性。基本的義務是便利,便為方便,是公眾能方便地享有金融服務,以此為標準,而不是以壟斷者的利益最大化為標準來確定義務。比如郵局,盡管在許許多多偏僻地方建設網點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但郵局不能因此就不盡為公眾提供方便的義務。同理,原有的農村金融網點被大體撤消,而壟斷體制不變,縱是農村金融市場也不能市場化,是加劇了公眾接受金融服務的不方便;利為利潤,是相對純市場主體,壟斷經營主體能提供更便宜的金融服務。無論純市場主體以怎樣的方式提供服務、提不提供免費服務,壟斷經營主體是不能隨意跟進的,因為擁有了壟斷經營的權利,就必須盡壟斷的義務。
“程序正義之路”要從源頭走起,要厘清權利與義務間的關系,擁有怎樣的權利,就必須履行與之相對等的義務,唯有在履行了義務后,才能擁有與之相對等的權利。壟斷或準壟斷性質的銀行與純市場主體看齊,大規模取消免費服務,以及壟斷油企要求成品油價市場化,本質上說,就是權利向計劃經濟看齊,義務向市場經濟看齊,是極其不道德的,是自行推倒了壟斷存在的合理性。關健不在于特定利益團體自己想怎么樣、道德不道德,而在于整個社會層面上,能不能“走程序正義之路”,能否厘清并堅持權利與義務間的關系,要么在堅持行業壟斷體制同時勒令履行壟斷義務,要么,就將壟斷義務與壟斷權利一起放棄,徹底開放市場,建設完全的市場體系,各自提供怎樣的服務,由市場主體自行決定,選擇哪個市場主體提供的服務,亦由公眾自行決定。
程序正義是完整的程序正義,而不是某一個環節上的程序正義,不能從源頭上走“程序正義之路”,真正的程序正義便不復存在,只剩下了欺騙,只剩下了惡心。在銀行大規模取消免費服務一事上,不執著于權利與義務間的關系這一“程序正義之路”本源的話,組織個聽證會,銀行內部派出一桿子搖旗吶喊的代表,祭起一幫子“專家教授”吃一吃、喝一喝、忽一忽、悠一悠,再“欽點”個別消費者代表來坐一坐、恭聽一恭聽,什么樣的收費條款,大致也通得過,這樣做,真正就算是“走程序正義之路”了嗎?
凡此種種,也就是講個道理,當真正的程序正義不復存在,這樣的道理,不過是自說自話,說一千,道一萬,擋不住人家根本不跟你講道理。數百近千年前,金兵南下那會子,大宋的老百姓會費神與虎狼之兵講道理么?不如濁酒一杯,自嘲一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落得個詩意的凄涼。天可憐見,人家現在不要天靈蓋了,總不過是你有大刀,我有荷包,你的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罷了。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