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露出端倪以來,隨著房貸違約率的不斷上升,由房屋貸款衍生出來的資產抵押類證券如MBS、CDOs的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金融機構不得不對其計提減值,而資產賬面值的大幅縮水,又間接拉低了資本充足率,使金融機構在資本緊張的情況下被迫在短時間內變賣手上的次貸資產,進而引發新一輪由于更低市價引起的資產減值,于是使市場陷入“價格下跌-資產減計-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在這個過程中,第157號準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市場交易極不活躍的情況下,資產抵押類證券從157號準則適用的第一層直跌到第三層,而在第三層的估值世界中,是沒有什么價值能得到公認的,在謹慎的會計師和審計師堅持下,金融機構不得不根據市場上的“揮淚甩賣價”作為手中持有次貸資產的價值,計提了巨額的資產減值,這些天文數字般的“賬面損失”扭曲了投資者心理,使市場陷入恐慌性拋售持有次貸產品的金融機構股票的狂潮。AIG公司持有的信用違約互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AIG前總裁羅伯特·威勒姆斯塔德稱,根據AIG內部的估值模型,這類金融衍生產品的損失約9億美元,但在普華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其對信用違約互換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AIG不得不確認了110億美元的損失。有人戲稱,“公允價值”會計這種獨特的反饋效應,成了壓垮這頭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先對第157號準則發難的是在次貸危機中被折磨得焦頭爛額的華爾街銀行家,他們聲稱,失靈的市場常常意味著沒有什么價格可以讓銀行作為基準來“盯住”,如果銀行不必按市值給其資產定價的話,金融危機也許就會消退。換句話說,銀行認為,這些次貸資產的損失只是暫時的,因為住房價格下跌的勢頭最終將會扭轉,如果允許銀行根據對這些債券的長期價格的內部估計來定價,就不會產生因依照動蕩市況下的價格計價帶來的信貸緊縮。隨后,與華爾街有著深厚淵源的國會議員們也加入到這場聲討“公允價值”的隊伍,由60多名議員組成的兩黨聯立團體在9月下旬寫信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敦促暫停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指稱該準則已經產生反作用,已達不到預期目標。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也呼吁美國會計界認真檢討公允價值會計模式。這支隊伍的陣容之豪華、勢力之強大,讓SEC主席考克斯感到壓力空前。
令考克斯稍感欣慰的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及時伸出援手,伯南克在9月下旬國會作證時指出:“如果廢除了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那么將沒有人知道這些公司的資產按市值計價到底是多少”。與此同時,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為代表的會計界也做出反擊。FASB主席羅伯特·赫茲指出,FASB完全是應投資者清楚而明確的要求才規定金融資產應當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IASB主席大衛·特迪爵士接受采訪時更是毫不客氣地說,金融界只會對公允價值橫加指責,卻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FASB和IASB站在一起的還有財務分析師團體和美國消費者聯盟,摩根大通資深分析師鄧·默特表示:“因信貸危機而指責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就像指責醫生告訴你已經生病了一樣”,美國消費者聯盟的投資者保護部門負責人巴巴羅泊爾稱,議員們應該清楚,按公允價值計價會計準則的替代品會是“按幻想計價”,這會讓銀行和金融機構肆意虛定高價。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發現是他們必須發表意見的時候了,在考克斯10月3日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高管舉行的會議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均反對暫停按市值計價會計準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副總裁貝斯布魯克表示,這對投資者來說再糟糕不過,廢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際上就等于否定現實。
金融界、國會議員與會計界雙方激辯的聲音越來越大。在參眾兩院剛剛表決通過的救援法案中,也破天荒地涉及了“公允價值”條款,救援法案賦予了SEC暫停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權力,并要求SEC在未來90天里就公允價值對金融業的影響進行一個全面的研究。
考克斯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他既不想刺激華爾街金融大鱷和國會議員已經脆弱不堪的神經,背負加重金融危機罪名,也不想惹怒會計界陣營,被他們指責為會計發展史的倒退。權衡利弊,考克斯決定先試探一下市場的反應。9月3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了針對第157號會計準則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并沒有暫停公允價值的使用,但是指出,在非活躍與非理性市場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定價,包括合理的主觀判斷來確定金融資產公允價值。SEC強調,不能簡單依賴不活躍市場情況下的交易價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過對價格下滑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的判斷,以及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考克斯知道,這個指導意見是一柄雙刃劍。積極的一面,指導意見可能為華爾街第三季度的業績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SEC允許金融機構更大程度運用合理判斷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將使過去幾個季度會計和審計人員過度保守運用公允價值的衡量標準,任由市場扭曲的價格與大量的資產減值之間的惡性循環不斷加劇的局面得到改善,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第三季度財報損失可能得到一定程度舒緩。但是考克斯也同樣擔心,允許公司管理層在判定資產價格時有更靈活空間,可能出現人為提高資產賬面價值的情況,導致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令投資者無法判斷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真實狀況,從而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由此引發的拋售行為可能使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畢竟,當次貸危機露出的冰山一角再次隱入濃霧中的時候,投資者會選擇調轉船頭還是會選擇在祈禱中繼續前行呢?
考克斯著著實實感覺拿在手里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金融機構三季度財報即將出籠,市場會像他預期的做出反應嗎?在短短三個月時間里,他能拿出以往十幾年都沒找到的替代方案嗎?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