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出口民調,是私營調查機構在投票站出口處對剛剛走出投票站的選民進行的一項調查,通過直接詢問選民投給誰來預估選舉結果。這種做法始于40年前,也就是在1967年肯塔基州州長競選期間,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沃倫·米托夫斯基主持進行。
由于計票工作通常要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負責出口民調的調查機構通常受雇于媒體,根據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以便在投票結果公布之前提前對選舉結果做出估計。
根據出口民調得出的結論與最后的選舉結果通常相差無幾,因此它長期以來還被用于監督選舉是否存在舞弊的行為。然而在過去的四次美國大型選舉中,出口民調都曾引起爭議。那么2008年大選能否避免這種情況呢?
2008美國大選中,美國五大全國性電視網(包括ABC、CBS、NBC、FOX和CNN)和美聯社組成了美國大選全國報道團(National Election Pool),他們委托愛迪生傳媒研究公司和米托夫斯基國際公司聯合做出口民調。
在進行出口民調時,調查機構會提前派遣調查人員到預先選定的全國各個選區,向剛剛走出投票站的每n位選民分發問卷調查(n由電腦隨機確定)。每天,調查人員都會多次向總部反饋調查結果。與此同時,美聯社派人收集全國各地選民的實際投票底單(vote returns)。而考慮到部分選民提前投票或缺席投票,調查機構也會在選舉日之前對此情況展開調查。綜合這些數據,愛迪生傳媒研究公司和米托夫斯基國際公司向上述媒體提供選情預測報告。然后這些媒體的分析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以確定哪位候選人勝出。
盡管出口民調準確率高,但也存在誤差。最著名例子是2000年美國大選。當時,在佛羅里達州投票結束之前,出口民調結果就宣布戈爾在佛羅里達州獲勝,而后又收回這一說法。
出口民調之所以出現誤差,有很多原因,例如:缺席投票數量被低估、選舉模式存在缺陷、新聞媒體欲搶先報道選舉結果而導致錯誤。
11月4日的投票結果能否避免這些問題呢?調查機構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例如避免過多調查年輕選民、設法與實際投票回單作對照等等。這些都將提高出口民調結果的準確性。
(環球在線: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