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阿富汗大選正在進行,一如人們事前所料,塔利班武裝勢力在許多地區發動了襲擊和騷擾,多達443個投票站一度被迫暫時關閉,塔利班武裝分子所發射的火箭彈,有一枚甚至直接落進了總統府的院內。
不論是卡爾扎伊政府、聯軍或國際社會,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針對大選和投票的爆炸、暴力和威脅上。然而阿富汗所面臨的威脅和隱患,卻遠不止于此。
為了確保選舉的順利舉行,卡爾扎伊一直試圖通過部族長老,與一些塔利班地方頭目達成“君子協定”,設法在塔利班控制區進行投票。據報道,在坎大哈、帕克提卡、帕克蒂亞、查布爾和赫爾曼德5個省,政府可以確保安全的投票站只限于省城。一些觀察家不能不擔心,在這些地方,塔利班或部族勢力,完全可能利用這一“破綻”,在這些實際上由他們控制的票箱里塞滿作弊選票,從而“竊取”選舉勝利,甚至竊取政權。
雖然塔利班勢力屢敗屢戰,一直難以被消滅,雖然他們的襲擊和抵抗造成平民、阿富汗軍警和聯軍的慘重傷亡,但他們今天所實際控制的地區僅僅是阿富汗全部364個縣中的8個,其勢力較猖獗的所在,也不過全部34個省中的5、6個,且局限于東部、東南部的狹小范圍,甚至有外電稱,其實際控制區僅占阿富汗領土面積1%強。然而據BBC波斯語部的一項研究稱,阿富汗政府對30%的國土不能暢達政令,對4%的國土完全無法行使主權職能,甚至有“號令不出喀布爾”之說,卡爾扎伊也一度被譏諷為“喀布爾市長”,很顯然,就政府行使職能而言,其所面對的隱患不止是塔利班。
眾所周知,自蘇聯侵略阿富汗失敗、被迫撤軍之后,阿富汗便陷入長期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塔利班的異軍突起,正是拜國民厭倦割據混戰、民心思變所賜,塔利班的垮臺結束了神權暴政,恢復了阿富汗的正常社會生活,卻也讓一度銷聲匿跡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死灰復燃。人們曾寄望沒有軍閥背景、長期留洋的卡爾扎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足以保障國民安全和民生的政府。但缺乏權威的卡爾扎伊最終選擇了與軍閥妥協、聯盟和對其收買,大選鄰近,這種妥協、聯盟和收買愈演愈烈,不僅當年反塔利班有功的“北方聯盟”實力派在拉攏之列,甚至自蘇聯占領時期以來便屢叛屢降、轉換過多個“主子”的“變色龍軍閥”,如杜斯塔姆、卡西姆.法希姆和阿加·謝爾贊等,也都成了卡爾扎伊政府的新寵。這種權宜之計的聯盟,固然可以換得茍安一時,卻讓割據、分裂的隱患得以持續,也讓未來的阿富汗總統有繼續充當“喀布爾市長”、甚至連“市長”都做不下去的可能。
我們還應看到,自1973年達烏德政變至今,阿富汗的戰亂動蕩局面已持續了36年之久,而塔利班的崛起卻只能追溯到1994年底,迄今不到15年,且最初不過800多人。因此,是長期的民族、部族和政治沖突、割據、戰亂,導致了塔利班之禍,而不能說是由于有了塔利班,才讓阿富汗陷入今天的亂局。消滅塔利班,從軍事上、政治上根絕其影響力,本身已是艱難使命,而倘若導致這一切的根源得不到清除,即使塔利班被擊潰、消滅,阿富汗的明天仍可能是危機四伏,隱患重重。
(作者:陶短房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