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目的是避免平民傷亡。18日,利比亞政府宣布積極回應安理會相關決議,立即停火,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并主動關閉領空。此時,如果真心要避免利比亞的平民傷亡,有關國家本應立即派團赴利,監督停火并推動利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力量談判,停止內戰,化干戈為玉帛。然而,法國于19日在巴黎召開有關國家峰會,對軍事打擊利比亞進行了協調和分工。
會后兩個小時,法國出動20多架戰機,對班加西附近利比亞政府軍的坦克和裝甲車進行了4輪襲擊,擊毀多輛裝甲車。美國和英國派往利比亞海域的軍艦和潛艇,向利首都的黎波里附近20多處防空目標發射了110多枚巡航導彈。利政府宣稱,襲擊造成65人死亡和150多人受傷。
法、英、美等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地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攻擊意欲何為?首先是要阻止利政府軍收復班加西,以保存反政府力量;二是摧毀利防空力量,為美、歐飛機隨意進入利比亞領空掃清障礙;三是為向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裝備打開通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7日稱,在利建立禁飛區首先要轟炸防空系統等相關目標,還包括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和向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裝備等。
法國政府發言人說:“軍事行動旨在保護利比亞人民,使他們有可能將追求自由的斗爭進行到底,即推翻卡扎菲。”也就是說,西方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目的是:保存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加強其力量,支持其繼續與政府進行內戰,進而推翻卡扎菲政府。
所謂“避免平民傷亡”,不過是美麗的幌子,軍事打擊勢必造成平民傷亡。有例在先:美軍在阿富汗多次“誤傷”平民,引起民眾憤怒,總統抗議,最后是美方一聲“道歉”完事。而支持反政府武裝打內戰,更是不可避免地會大量殺傷平民。對西方國家來說,撲滅戰火,避免平民傷亡是口號;不惜犧牲平民性命,火上澆油,支持內戰,推翻卡扎菲才是真實目標。
西方列強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還在繼續。法、英、美等國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已突破了聯合國1973號決議的規定范圍,它既不是在設立禁飛區,也不是在保護平民免遭傷害,而是大規模的軍事打擊,遭到國際輿論的多方批評和譴責。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當初主張設立禁飛區的阿盟,譴責西方國家對利比亞動武,偏離了聯合國安理會在利設立禁飛區的目的。非洲聯盟關于利比亞問題的專門委員會反對對利比亞的任何形式的外國軍事干涉,主張尋找“非洲的解決方案”。
利比亞局勢不同于突尼斯和埃及發生的動亂。在突尼斯和埃及,是民眾因種種不滿上街抗議游行。而在利比亞,是一些部落與政府的矛盾激化,反叛政府,發動內戰。國際社會應推動利比亞政府與反政府勢力進行談判,和平解決分歧,而不應該對利比亞的內部事務橫加干涉,更不應該實施軍事打擊。列強的軍事打擊使得利比亞局勢復雜化,發展前景難以逆料,并且加劇了西亞非洲地區的動蕩,這對地區人民肯定是禍不是福;對西方列強也未必是福而不是禍。
20日,利比亞政府響應非盟的呼吁,再次宣布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有權要求西方列強立即停止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支持非盟的調解取得成功。請西方列強三思。
(作者: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安惠侯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