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許,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搭乘著“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對于中國的此次任務,外媒給予密切關注。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說,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為建立其首個空間站鋪平了道路,在長期載人空間站建造方面拉近了與俄美間的距離。與中國情況形成對比的是,國際空間站似乎正面臨窘境,美國因財政等原因2017年前將不發射載人火箭,俄國則在與延誤和故障作斗爭。
美國太空網評論說,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是中國空間計劃的一個里程碑。天宮一號上搭載了來自國際宇航聯合會表示祝賀的300面旗子。世界安全基金華盛頓辦公室主管薩姆森評論說,“他們在制作他們自己版本的空間實驗室”,“這絕對是一種成就”。
法新社文章說,中國今天成功發射天宮一號,這是中國在空間領域不斷增長的進步的最新展示,而預算限制已阻礙美國載人空間發射。中國此次發射剛好在中國國慶節之前,激發中國人對技術成就的熱情支持。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中國成功發射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它的重要性可與中國首位航天員2003年首度進入太空媲美。這是中國所取得的令人注目的成就。中國政府決心通過實現一系列重大航天成就,以證實中國作為新超級大國的地位。
彭博社報道,中國發射首個太空實驗艙是為了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今天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太空領域對印度、伊朗、韓國等新興國家的領先地位。美國將載人航天的領導地位讓步于中國從長遠來看將產生重大戰略影響。而中國太空項目民用部分越多,對世界越有好處。
而據美聯社報道,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飛行器后,美國羅德島海軍戰爭學院空間專家約翰遜·福瑞斯說,中國此次發射的技術和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所做的一樣,但中國發射次數比美國少,而且每一次都比美國進步要大。當然對中國而言,前面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