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英國《金融時報》7月25日報道說,中國國務院昨天批準了一系列限制外商投資中國房地產的措施,將打擊房地產市場投機活動的努力,指向一個新目標。
此次新出臺的一攬子規定,旨在提高國外機構和個人購買房地產的門檻。這是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采取的最新行動,目的是抑制飛速增長的房地產投資。
分析師表示,對于多數已經進入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外資來說,這些措施產生的影響有限,但對那些剛開始對在華投資感到自在的海外基金來說,新規定可能產生不確定性。此前,中國出現了反對外資進入其它行業的跡象。
“一段時間以來,房地產市場一直在期待中央政府出臺限制外資的影響重大的措施,”中信證券分析師段海瑞表示。“但是,按照這項新政策,外資仍將在整個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開發商對產權的信心有所增加,并積極尋求滿足各大城市對辦公和零售空間日益增長的需求,外商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呈上升趨勢。
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也對外資購置房地產起到了推動作用。據中國國務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外國機構投向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上升了28%。中國媒體報道了多位官員和學者偶爾發表的一些評論,他們指責外資炒作制造了房地產泡沫。
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海外投資者類型多種多樣,既包括新加坡嘉德置地等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地產基金,也包括希望通過購買第二套住房牟利的臺灣和香港家庭。
然而,即使外國投資的實際規模可能遠遠超出官方數字所顯示的程度,但與房地產行業的總體投資相比仍相形見絀。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投資已達7690億元人民幣(合960億美元),漲幅達24%。
不斷攀升的房價,以及快速增加的投資使得公眾日趨擔憂。對此,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試圖平抑房地產市場。
這些措施的實際影響還不確定。某外資房地產開發商的一位高管表示,新規定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因為外資企業從中國國內銀行獲得的貸款不得超過項目投資的50%,這意味著它們已從其它渠道籌措了另一半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