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過巴黎的人,誰都會為巴黎的歷史古跡和文化氛圍而深深震撼;震撼之余,誰又能忘掉那生生不息、蜿蜒輾轉、風情萬種的塞納河呢?可以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的興旺繁榮,沒有巴黎的濕潤氣候,沒有巴黎的滿目綠色,沒有巴黎的浪漫風情,沒有巴黎的文化底蘊,沒有巴黎的人氣指數,沒有巴黎的……
塞納河像一條綠色的絲帶,把許多光彩照人的珍珠穿在一起,這些珍珠是稀世之寶,驚世之作。不是嗎?沿著塞納河,巴黎最重要的景點,也可以說是全球的旅游亮點盡收眼底———雄偉壯麗、莊嚴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象征、高達300公尺的埃菲爾鐵塔,珍藏著好幾個世紀古代文物的盧浮宮,“完全石頭的”火車站式的奧賽博物館,安葬拿破侖的榮軍院……巴黎的歷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藝術,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巴黎的瀟灑,在這條河兩岸洋洋灑灑,酣暢淋漓。
說起塞納河,不能不說塞納河上的橋。塞納河上的橋共有36座,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式樣各異。橋與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它們要么訴說著巴黎的部分歷史,要么炫耀著巴黎的富有輝煌,要么展示著巴黎的高超藝術,要么講述著人民的哀樂。在河中游弋的船,穿過一座座橋,也會隨之帶來一陣陣心跳,一次次驚訝,一個個震撼。
單說其中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哪里是橋?分明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珍品。看了叫人真是嘆為觀止。大理石建的橋頭上,展翅騰空的鍍金飛馬雕塑是俄國皇帝亞歷山大送給法國的禮品,橋梁鋼鐵骨架外面金色的欄桿上是華美的花形雕飾,花環叢中的美麗仕女若隱若現。橋上的燈安裝在銅銹色的雕塑燈架上,燈旁有蠟臺相擁,永遠像過節一樣。塞納河上的橋一座橋一個樣,絕不雷同,而且“與時俱進”。最近有一座橋愣堂而皇之地出現了涂鴉,居然把紐約人的放蕩不羈也揮灑到塞納河上。
塞納河上的船有不同檔次,豪華型的船上有樂隊奏樂,游客可以在高出地面約20公分的面積也就10平米的“舞池”中跳舞,可以享用到著名的法國大菜法國蝸牛鵝肝醬什么的;普通型的沒有餐飲,分上下兩層,上層敞篷,下層封閉,視野都很好。游船從碼頭出發沿著塞納河的一岸行駛,到西岱島打回頭,沿另一岸邊行駛回到碼頭。人們在美妙的音樂和英語、法語的解說中,盡覽兩岸旖旎風光。
塞納河的兩岸,到處綠樹蔥蔥、花繁葉茂,到處充滿著巴黎的特有的文化和高雅。巴黎圣母院附近的塞納河邊的堤岸上,“陳列”著一排排黑色的“箱子”,它們是存放和出售書刊、畫作和藝術品的“載體”。而就在附近,畫家們擺上了地攤,花上三四百法郎和一個左右小時,你的倩影就赫然于紙上了。
塞納河川流不息,溫暖著、滋潤著、呵護著大地,人們也無限熱愛、依戀著法蘭西的母親河,你看,船上的照相機、攝像機頻頻閃光,生怕留下永久的遺憾;岸邊上支起了一個個樂隊,一隊隊年輕朋友在翩翩起舞……
賽納河自身及兩岸風光,構成了溫馨、祥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其實,2000多年前的古代巴黎,只是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在此定居并逐漸將其發展成城市,公元3、4世紀命名為“巴黎”。
從6世紀起,巴黎開始成為法國的王都。11至12世紀的巴黎就沿著塞納河發展起來,從此歷代國王大興土木,相繼建成教堂、博物館、橋梁等各種建筑,不斷向外擴張蔓延,才成就了今天的巴黎。從這個意義上講,塞納河可謂是巴黎的發祥地。(來源:科技日報
李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