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馮-荷克出生于布魯塞爾,1960年加入羅朗-佩蒂劇團。在忙忙碌碌地當了一段時間的電影演員、并為克勞德-勒魯什的電影“波萊羅”編舞之后,他離開羅朗-佩蒂劇團,進入了二十世紀芭蕾舞團。在這次難得的經歷當中,他參加了由莫里斯-貝嘉創作的最著名的芭蕾舞的表演,包括“春之祭”、“波德萊爾”,“羅米歐與朱麗葉”、“為現在的彌撒”,“一個孤獨男人的交響曲”、“尼金斯基——上帝的小丑”、“戈雷斯坦”、“我們的浮士德”、“歡樂的巴黎人”等無數作品。
1971年,他開始從事編舞。最初,他與二十世紀巴蕾舞團合作,作品包括:“一個瘋子的日記”、“埃菲爾鐵塔上的新人”、“拉威爾的圓舞曲”、盧恰諾?貝里奧作曲的“順序III”、“西班牙狂想曲”;以后他與佛羅倫薩的五月音樂節合作,作品包括:1978年的“瓦萊茲幻想”、之后的“佛羅倫薩的紀念品”、“夭折嬰兒的孔雀舞”、“圣母贊歌”、“瀑布”;為羅馬歌劇院創作的作品包括:西爾瓦諾?布索蒂作曲的“水晶山”(1983年)、“獻給彼得拉西”(1984年)、“費里尼”(1985年);為米蘭的斯卡拉劇院,他在1983年與舞臺設計師盧恰諾-達米亞尼合作構思了由波利齊亞諾作曲的“俄耳甫斯”;為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劇院創作了《盧西亞》;為阿維尼翁戲劇節,他在1972年與安娜-貝朗瑞劇團合作創作了由米基斯-戴奧多拉奇斯作曲的“安提戈涅”。
1979年,莫里斯-貝嘉任命他為穆德拉中心的藝術總監。
1981年,與穆德拉劇團中最優秀的成員組成自己的舞蹈團。
1983年,他和劇團遷到了意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小鎮,把那兒作為他們的藝術基地。
從1990年開始,他與拉文納音樂節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并于1991年首次以導演身份執導了奧柏的“波爾蒂奇的啞女”。以后幾年中,他帶著自己的舞蹈團為拉文納音樂節創作了“但丁交響曲”(1990,李斯特的音樂)、“再見意大利”(1992,羅西尼和雷斯皮基的音樂,獲意大利評論界最佳現代編舞獎)、“獻給記憶”(1994,馬勒的音樂)、“藍色的奧德賽”(1995)、“俄耳甫斯與普契內拉”(1996)、“朝圣”(1998),“月癡傻瓜”(1998,勛伯格的音樂)、“著魔的森林”(1999,弗朗切斯科-杰米尼亞尼作曲)、導演和編舞了“卡門”(2000)、“披露的謬論”(2002)、“獻給安東尼奧尼”(羅馬,2002)、“瑪利亞-卡拉斯,事物的聲音”(2003)、“沙之舞”(2004)、導演和編舞了“麥克白”(威爾第作曲、達尼埃爾?嘉提指揮,2004)。
1998年,他與卡拉-弗拉齊同臺演出“美妙的時刻”(導演和編舞為莫里斯-貝嘉)。
在1998年斯卡拉歌劇院的多尼采蒂節上,他編舞了“憤怒的圣多明哥”(嘉瓦澤尼作曲),為這所歌劇院,他還負責了巴蘭欽的“夢游女”的拍攝。
1997年,他被任命為巴勒莫的馬西莫歌劇院的舞蹈協調人,由他編舞的“阿伊達”揭幕了修復后的歌劇院(1998),還是為這所歌劇院,他編舞了“殉難者圣塞巴斯蒂安”(詞:鄧南遮,曲:德彪西,1999)。
為卡塔尼亞劇院,他導演和編舞了歐里庇得斯和塞涅卡所著的“特洛伊婦女”(1999-2000)。
1999年,他被任命為巴勒莫市馬西莫歌劇院的舞蹈總監和主要編舞。2001年,在馬西莫歌劇院,他為新編的讓?科克多的“埃菲爾鐵塔上的新人”(音樂:六人小組)所做的編舞和他創作的“巴黎”(音樂來自法國的尚松)是當年歌劇院的主要節目;2002年,他創作的“七重罪”(布萊希特的劇本,威爾作曲)同樣是歌劇院的重磅劇,為此,他獲得了2002年舞蹈獎最佳編舞獎。
2002年12月7日,由他編舞、由雅尼-科克斯擔任導演、由利卡多-穆第擔任指揮的“伊菲姬尼在陶里德”揭開了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季。2003/2004年12月7日,由他編舞、由穆第擔任指揮、由盧卡-朗哥尼導演的“摩西和法老”再次揭開了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季。
2004年,作為編舞,他率領自己的舞蹈團參加了意大利國家電視一臺星期六晚上黃金段的電視直播晚會,演出了由恩里科-蒙特薩諾編劇的“垃圾”,為此他獲得了2003年舞蹈獎最佳電視舞蹈獎。
2005年,他為自己的舞蹈團創作的作品應邀參加由喬治-普雷特擔任指揮的新年音樂會,在威尼斯的鳳凰歌劇院演出,由意大利國家電視一臺直播。
2005年6月18日,他導演和編舞的“浮士德”揭開了拉文納藝術節,指揮是帕德里克-弗爾尼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