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起這樣一個悲愴的題目。本來,我個人的態度是不主張把精神方面的疾病進行煽情的解釋的。竇唯在昨天做的那些事情,令我可以確定,他病了。或者說,他在做那些事情的時候,病了。
按照一個正常人的思維邏輯,他不該去找在北京某報社的某姓記者,那個記者的稿件從新聞的角度看,客觀引述當事人看法,未虛構事實,沒有觸及任何新聞底線。翻看之前這份報紙關于竇唯的報道以及評論,在全國來講都是對竇唯態度比較公正的一家報紙。該報關于“搖滾誤國”的那篇竇唯訪談,是竇唯近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言論。竇唯真正該找的是那位陶姓記者,那篇稱“竇唯罵李亞鵬虛偽”報道的制造者(我很慚愧本報也未能火眼金晴,轉載了這份報道,雖然在這份報道后注明“本報未能采訪到本人核實”)。
竇唯找錯了人闖錯了門燒錯了車(瀏覽網頁,有些奇怪竇唯的歌迷只顧和竇唯保持言行一致,置真正的假新聞制造者陶某于不顧,反而一門心思地去炮轟對相對而言平時報道比較傾向竇唯的北京某報社)。
這是我作為一個娛樂新聞工作者對于竇唯暴力事件的第一反應。
然后想起本報之前在竇唯罵丁武之后的評論,《竇唯罵出心聲,我們只聽見娛樂》。
作為一個與眼下這個社會和諧共舞與時俱進的人,我們都可以認為,竇唯病了。退一步,把目光轉向自己昏暗的內心,我卻想問問自己,我認識竇唯嗎?
竇唯是誰?是王菲的前夫。這是大多數人給出的第一答案;是黑豹的主唱。這是過來人給出的答案。我們與時俱進,所以與不合拍不和諧的竇唯已越來越遠。我們不知道,竇唯在這三四年前其實已經出版了近20張音樂專輯。其中,前年7張,去年4張,今年3張。跟我們熟悉的流行歌手相比,他應該算是年產量最高的藝人,或者,音樂人。
如今,這件事發生后,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注意到竇唯。或者這些人繼而會知道原來他這些年一直這樣勤奮地做他的音樂。或者,在如此喧嘩與騷動,更加沒有靜下來的時候去聆聽了。
這是竇唯的悖論。他急切地表達,不惜語言猙獰,行為暴戾,他拼命地想砸出一個窗口,大家醒來了,圍觀他,笑話他,或者廉價地同情他。
對于竇唯,這個背誦著顧城的詩句的人,我們是他口中的“你們”,他有時候愿意把刀遞給我們,有時候又想把汽油潑向我們。
對于一個有才華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原諒他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我從來都是反對的。我們穿過墳墓來到上帝的面前,才華并不是最終的評判標準。雖然竇唯是一個音樂家,但不能因此原諒他的暴力行為,尤其是施錯對象的暴力行為。這應該是包括竇唯粉絲也應該明白的常識。然而明白這個常識之后,就可以繼續追問一下,竇唯的病源于哪里?而為什么,我們成了“你們”?
這篇文字其實根本無法進行這種份量的追問,我只想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一再想起何祚庥去年那句很著名的話,即使在竇唯這件看似毫無關系的事情。與其簡單地通過竇唯譴責虛假新聞和庸俗新聞,不如一再地回頭望望這個人,竇唯,這個憤怒的人,除了他的音樂,干什么都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如此不和諧不合拍。我們都說他病了。但也許,還有別的什么,比如,這個擁有我們的世界,也病了。
也許正是因為竇唯的不與時俱進,他才更直接地感覺到了這種病況,所以他才會如此不適應不和諧。而與時俱進的我們,和諧地跟這個我們不幸生于此而它又擁有我們的世界活在一處,成為“你們”。
去年的這個時候,竇唯和不一定樂隊獲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新音樂獎。他來廣州領獎的那天晚上接受過本報采訪。在回答記者馬向新關于“八十年代音樂”的問題時,竇唯很誠懇地說,“相比過去,我更著眼于未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有新的認識。”
在一年后重溫這句回答,我真的很想改變對我們不幸生于此的世界的悲觀看法,以及對竇唯病了這一事實的認定。
我們應該著眼于未來嗎?我希望竇唯能獲得新的認識,其實是希
望這個世界給予我們新的認識。現在的這個世界必須改變,這不僅是竇唯用他的病告訴我們的,很多人,每天,都一遍遍地在告訴著我們。作者:岸邊--鈄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