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全球“玉米”消費軍
“玉米”是這場演出惟一的消費力量。
昨晚的演唱會,與其說是李宇春的個人表演舞臺,倒不如說是全球“玉米”的超級派對。當李宇春一人分飾兩角唱出“欠大家的”《北京一夜》時,全場集體暈眩,癲狂。這其中,女歌迷是大多數。
用“全球”這個詞,毫不夸張。因為昨晚的觀眾,除了從中國各地趕到上海的“玉米”,還有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英國的“玉米”。早在一個月前,百度李宇春吧就貼出了“進攻上海攻略”,詳細介紹了本次演唱會所處的地理位置,如何從機場、火車站、車站抵達,體育館周邊酒店的詳細信息。到了5月21日,上海大舞臺附近方圓1公里內的酒店,都已被“玉米”占領;前天晚上7點,李宇春抵達虹橋機場時,接機的有1000多人;昨天下午兩點,大雨滂沱,10余輛警車已經開始在體育場周圍轉悠,“如臨大敵”,因為“玉米”冒雨在守候;到了晚上8點半,依然有買不到票的歌迷在門外傻等。
究竟有多少“玉米”?他們在上海組了多少場飯局、歌局、茶局、酒局?給上海的旅游業(yè)、酒店業(yè)、通信業(yè)貢獻了多少人民幣?這些都無法統(tǒng)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有“玉米”,才有李宇春。(特派記者韓瑩
來源:來源:杭州網-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