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孩說她最希望自己回到六歲前的生活,因為那時的自己無憂無慮。朋友閱讀雜志習慣先看最后面的朱德庸"絕對小孩",因為"令人好好笑"。默非在《史奴比、小王子和成人兒童主義》中有句話:"對于小孩子來說,想象力是他的世界;而對于大人們來說,想象力是對自己的關懷。"幾米式的、麥兜式的"長不大"是一種放松,"幼稚"給我們帶來微笑,它們最大的能力是讓人重拾溫暖的童真。那么創作這些故事的作者呢?幾米說過:"能畫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是一件很過癮的事。"

執筆70多個春秋的漫畫大師丁聰的作品,以諷刺見長,愛恨鋒芒盡現其中;而最近很受青年人喜歡的臺灣漫畫作家幾米的作品,卻一派溫情,多為描繪都市青年男女的愛怨情愁。原以為前者會以為后者的作品"淺薄",或干脆不看,沒想到丁大師一聽說"幾米的作品",便連聲道:"他那個好!"
丁聰說,幾米的《地下鐵》《向左走,向右走》等作品,他都看過,非常喜歡。"他畫得有天真的味道,沒有裝腔作勢,有很自然的、很靈的那股氣。他的畫非常秀氣,非常美,而且很有規格、很有分量。"一番溢美之辭后,丁大師還幽了一默,"我老是畫畫給人看,看看人家的畫也是應該的,這也是一種享受。為什么只許我讓人家娛樂,不許我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