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皮特一家(資料圖片)
|
環球在線消息:全球第6座杜莎夫人蠟像館落腳上海后,“劉德華”、“奧黛麗·赫本”、“劉翔”、“李小龍”、“謝霆鋒”歡聚一堂,報章也隔三差五刊出新入住的明星蠟像,但沒多久,就有英國作家凱特·布里奇推出新書《蠟像神話:杜莎夫人的生活和傳奇》,講述杜莎夫人生平,原來,她發家于法國大革命時期,令她“走向輝煌”的“生意” ,是為斷頭臺下的冤魂塑像,好讓革命者們拿去四處展覽,這“生意”時效性太強,因此,她常需親自去斷頭臺和公墓前撿人頭,以便在人頭腐爛變質前制好蠟像雛形。
蠟像這東西,比別的人偶更令人覺得詭異不安,它逼真,卻沒血沒肉,它栩栩如生,卻沒被灌注靈魂,整件東西在似與不似中,在生與非生間,難怪1953年的經典恐怖電影《恐怖蠟像館》會拿“蠟像”作為恐怖素材,恐怖氣氛一流。
而在欠缺攝影技術的時代,用它為死囚造像,震懾效果也屬一流。但是,即便對它的詭異早有感受,一旦知道華服麗影、專為名流塑像的蠟像館,居然有這樣一段前塵往事,一顆老心也實在頗感震蕩。
就想起庫布里克的《閃靈》,規模宏大、氣勢逼人的度假酒店,居然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墓地上,以致于每到大雪封山、游客絕跡,酒店就成了鬼怪的天下。
所以,吃飯別看后堂(彼得·格林那威電影《廚師、竊賊、妻子和情人》中對此有精彩描繪),戀愛別問過往,戴鉆石別去想南美的血腥鉆石礦,裹著皮草舉著酒杯笑語盈盈時,別去想動物被剝皮時的哀號,我貌似善良純潔完美地走到你面前之前,陰謀、掙扎、慘烈都曾經歷,嫉恨、毒辣一樣都不缺,你都別問,也都別想,只管享受此時月色,和我醇厚如酒的花樣年華。
而且,能走至今天,能成功洗底擯棄過往,也必須有些手藝、有些能耐,就像杜莎夫人,曾為法國王室成員塑像,大革命來了,本來難逃一劫,可革命者們需要她,她活下來了,一度入獄,還是活下來了,直到革命者也被送上斷頭臺,她還是活下來了,因為,還是有人需要她。山河變色,血海滔滔,她憑著這么一門詭異的手藝,活到了90歲。所以,鞋匠不會死,將軍卻死了,風云人物的命運,抵不過一只小小的釘錘。 (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