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放棄就談不上擁有"--"不靠譜"青年的音樂哲理
記者:在音樂上有沒有分歧?
孫:沒有,說明我們天生就是要在一起。
記者:為什么當時決定解散?
楊:那個時候的狀態是在寫不出什么了,沒辦法做下去了。
記者:為什么又重組?
孫:和音樂分不開,割舍不下,也許那個時候的感覺不過是一個假相而已。
記者:那你們會玩到80歲嗎?
楊: 我們不會強求,只要還能寫就唱下去,如果50歲了還能寫出東西來,也可以出專輯,但愿那個時候寫了東西還能聽,不是做出來不知道是什么。 像petshopboys,他們前一陣出了新專輯,但是聽了還是覺得和這時代相連的,聽得出一些新東西。
孫:大衛鮑依也是,中國搖滾有的老一代歌手現在完全和時代脫節,最起碼脫節10-15年。
記者:樂隊最艱難是什么時候?
孫:從發完專輯到第二張專輯,樂隊在一起的時間非常短,就只有半年左右,但還是那樣有凝聚力。
記者:你們決定不離開北京,一直做音樂嗎?
孫:這要從佛教的理論來解釋,沒有擁有就談不到放棄,沒有放棄就談不到擁有。
記者:十年大家有什么變化?
楊:心態上的變化最大,以前波動比較大,現在比較平穩了,現在經驗比較多了。
劉:最大的變化是體重變重了。
記者:張亞東說你們是內地最好的樂隊,你們自己覺得呢?
孫:我們也說過他是最好的制作人啊。
楊:這是個人偏好的問題,他覺得音樂是第二位的,人是第一位的,先喜歡人才會喜歡音樂。
孫:十年前我們就對我們自己的音樂有自信,但是光有自信是不夠的,一定要有實際的東西拿出來才行。
記者:有人說你們是"不靠譜"青年,除了劉韜。
異口同聲:誰說的這話啊?
劉:我就是靠譜的啊,開過一家廣告公司。
楊:我做過金融,去他們公司做財務,結果去沒多久他們公司就倒了。
新貝司入伍第一件事--剪頭發
在vc身上有一種區別于一般地下樂隊的干凈的搖滾氣質。他們為自己的成員定下了不少"隊規"比如---------頭發的長度不能長于鼓手。

記者:介紹下你們的新成員吧,我們都還不熟悉他。怎么加入的?
孫:很早以前就認識了,98年的時候,那個時候覺得他很有意思。
貝司手丁炯年初的時候由于工作太忙決定退出。
楊:在加上年齡也大了,不想玩了也有家庭責任。
甄:加入VC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當時在珠海參加演出,偶遇孫凌生,預感他們會找我當貝司。回北京以不到聊了不到半個小時,一拍即合,就決定加入了。
記者:現在和樂隊磨合得怎么樣了?
孫:很好。覺得他不止在音樂,形象氣質上都非常符合樂隊。他加入的第一件事就
剪頭發,因為我們這邊有個規矩,頭發長度不可以超過鼓手,不可以染發,不可以分縫。
記者:聊下張亞東吧。
孫:我們的第三張專輯依然由亞東來做。很早有次演出的時候就和他認識了,第一張開始就是他做,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在自己制作第二張專輯的時候,我們用了很多張亞東的絕活。現在聽以前的東西還是會覺得有些嫩。這些年我們和張亞東在音樂上都有很多進步,相信這張專輯合作肯定會更好。
結語:
原本第一次采訪的緊張,因為這四個人的自在親切化解得無影無蹤。
采訪結束時,他們的朋友反復跟我強調VC不是藝人,也不是明星。各自不做音樂也許會活得更好。雖然四人中有三人目前都有其他工作,但是音樂永遠是摯愛的事業。我從這些話里感受到了無奈以及一種韌性。所以他們不厭其煩地謝幕又登臺,一切的不尋常在這幾個人的生活軌跡中都歸于自然,音樂的純凈讓他們渾然忘記了名利、流派……其他的存在。
"我們躺著,唱著,年復一年。"生活的本身就是在歌唱,曾經的稚嫩,任性,不靠譜,一切的一切都是財富,都融入到他們的音樂生命之中。時間給了他們的音樂"雙重生命"。
作者:劉勤書 鄭粟嘉 攝影:梁崢
(環球在線獨家專稿,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