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余隆再度合作 均與《梁祝》有深厚淵源
杜梅的演奏既有法國風格的細膩、浪漫與高雅,又有一種豪放的力量。對于中國樂迷來說,很多人都是通過其唱片錄音認識他的。杜梅10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先后得到小提琴大師謝林、米爾斯坦、阿瑟·格呂米歐這些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的真傳,令杜梅深悉其音樂中的精神,獲益匪淺。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近日《斯特拉蒂瓦里》雜志把他稱為“繼伊薩伊、杜布瓦和格呂米歐之后,真正承襲比利時音樂傳統的演奏家”了。
杜梅同時也是比利時瓦隆皇家室內樂團的首席指揮,通過短短幾年的指導與合作令樂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該樂團成立于1958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室內樂團之一,錄制的多張唱片都贏得過許多國際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樂團最近錄制的一張唱片就是與杜梅合作演奏拉威爾的《茨岡》、肖松的《音詩》等作品。在唱片錄制之前,杜梅與樂團對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學習,并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排練,對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演奏水平。尤其是拉威爾的《茨岡》這部作品,杜梅曾先后在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2005年6月中國愛樂樂團音樂節音樂會上多次演奏,均收到了良好的反響。之所以多次選擇這首樂曲,也是因為它是杜梅最拿手的作品之一。這次北京的觀眾可以在家門口聽到“現場版”了。
與此同時,當晚音樂會的舞臺上還有一位音樂家與《梁祝》有著深厚的淵源,那就是指揮家余隆。余隆出生于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隨其外祖父、我國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學習音樂。1959年,為了為建國十周年大慶獻禮,上海音樂學院的陳剛、何占豪共同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丁善德教授親自領導、并指導了這部不朽作品的創作。 10月22日晚,在中山音樂堂奏響的《梁祝》將是凝聚了創作成員兩代人的心血,與世界最優秀的小提琴家的完美結合。中外樂團和藝術家奏響的音符將“化蝶”比翼雙飛,在經典、精英和精品之間激蕩出音樂的火花。
編輯:富文佳 來源:新浪娛樂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