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踢踢踏踏”,韻律十足的腳踏聲,回蕩在白下區苜蓿園街道的辦事大廳內,晚上7點多鐘了,怎么還有人不下班,在燈火輝煌的大廳里踏著步子?走進一看,原來是街道藝術團的成員們在跳舞,跳的是動感十足的踢踏舞。
用踢踏舞表演快板
12位舞者個個紅光滿面,他們分兩組,由舞臺兩邊入場,腳步整齊如一,鏗鏘有力。“高血壓,吃芹菜;你若缺碘,吃海帶;降血脂,吃洋蔥,每天一兩有作用;糖尿病,不可怕,吃鯽魚清蒸加綠茶……”舞者們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高聲念著快板詞,腳上踢著歡快的舞步,手里還要比劃著動作。“瞧他們的架勢,真有點《大河之舞》加RAP的感覺。”在大廳外欣賞節目的曹先生說。
“這支‘踢踏快板’是那位穿著紅色運動服的劉容謨老師創作的。”街道藝術團團長韓子云指著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告訴記者。
劉老師見到記者來訪,來了興致,當場表演了一段《大河之舞》的片斷。只見她雙手叉腰,兩只舞鞋不停地踢踏著地面,發出的節奏時而輕緩,時而急促,那自由奔放、充滿力量、變化多端的舞步令人眼花繚亂。
年初,街道文化站站長要求街道文藝節目創新,這可給了劉奶奶一個施展拳腳的機會。“你看‘嗒嗒嗒’的踢踏舞節奏,是不是跟快板很像呀,我老早就構思好了,要將兩者結合到一起。而跳舞是為了健康,那我快板的內容也要圍繞健康,所以我就寫了段食療的詞。”劉奶奶對于自己的作品很得意。
“老骨頭”跳踢踏上癮
雖然不像《大河之舞》一樣從頭到尾都是令人窒息的節奏,但“踢踏快板”融說唱和踢踏舞為一體,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還是很高的。街道文藝團的老人們卻熱衷于這種舞蹈,他們覺得這樣可以強身健體,還很時髦。
劉容謨就是進步最大的一個。原先在中專學校,她教的是語文,從來也沒有系統學過舞蹈。“我喜歡跳舞,因為能鍛煉身體呀!樹枯根先竭,人老腿先衰,腿部運動能夠延緩衰老。”
剛開始學的是民族舞,一次無意中她看了愛爾蘭“舞之魂”舞蹈團的演出,被舞者令人窒息的節奏和驚人的舞蹈技能折服了。翻閱了大量資料后,她發現老人也是能跳踢踏舞的,而且有益健康。從此,她每天早上6點,跟著錄像機反復學習踢踏舞步,有時候一個舞步就要花去一個小時。作為藝術團里的骨干,她開始盤算著,想讓大家都來學這舞種。
“剛跟我們說學踢踏舞的時候,大伙兒都被嚇住了,這種舞蹈我們一把老骨頭怎么能學?”72歲的韓子云團長當即就提出了反對意見。
“但是劉老師一番‘人老腿先衰’的健康知識講座,讓我們決定試一試,沒想到這一跳大家竟上癮了。”60歲的吳大爺說,他為此放棄了每早爬山鍛煉的機會,也加入到了“踢踏快板”的行列。
“踢踏快板”成壓軸節目
踢踏舞的練習,遠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讓鞋底鐵片發出聲音不需要費多大氣力,但是不停地抬腳、跳躍讓人有些吃不消。”吳大爺說,他們隊員每個人的大腿都出現過腫脹,腳跟都被舞鞋磨破過,即便是這樣艱苦的練習,也沒有人中途退出。
因為沒有專門的練舞場地,而跳踢踏舞動靜很大,對地面會有損害,他們一直被人趕來趕去。“我們先是在籃球場,然后到月牙湖廣場,管理人員說我們破壞了地面,又將我們‘趕’至明湖山莊小區的廣場,后來說是影響居民休息,輾轉到了地下車庫。再接著到了小學操場,最近才來到了街道辦事處的大廳。”隊員戴行惠細數著半年來被“趕”的經歷。
如此一番折騰,原本的門外漢現已成了舞林高手。7月在街道的第一次公演,震驚全場。聽到觀眾們熱烈持久的掌聲和要求返場的呼聲,隊員們欣喜若狂。
現在他們的“踢踏快板”,已成為了苜蓿園街道的壓軸節目,每每舉行大型演出,區里的領導都會點名要求上演這個節目。看到自己的節目如此受群眾和領導歡迎,老人們的勁頭更足了,表演的欲望也更加強烈。
(編輯:巴合提 來源:現代快報 作者:黃艷 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