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剛剛啟動的2006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以持續三個月的時間,在13個省(市)免費為大學生演出上百場。10家中央級文藝團體以京劇、話劇、歌劇、芭蕾舞、交響樂、民族音樂及歌舞為主要演出形式,為大學生呈獻一系列高雅經典劇目的盛宴。中央財政為此次普及高雅藝術活動提供了1800萬元專項經費。
財政部教科文司王家新副司長說,財政支持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財政支出方式變革的一次嘗試,即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財政購買文化部門和文藝院團的服務,再免費提供給高校的大學生。它符合公共財政支出體制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也符合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
這次嘗試是"用一筆經費解決了兩個部門的事,最終實現了三方共贏",王家新副司長的評價耐人尋味。先看文化部,不論演出的旺季、淡季,這筆資金畢竟是對10家中央級文藝院團的一種變相補貼,每場約為12萬~15萬元;再看教育部,大學校園文化生活得以豐富,大學生藝術素養得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通過寓教于樂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三看財政部,中央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從養人、養機構轉向養做事、養事業,對中央級文藝院團重點扶持、重點保障的方式,也從按人頭一攬子撥款轉向購買服務。由于對服務標準加入了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績效考評機制,因此在文藝院團操作中必然體現出多演多得、少演少得、不演不得的原則。1800萬元的大力度支持作為一個經濟杠桿,在打破部門、行業界限的同時整合了資源,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加大了財政的宏觀調控和綜合統籌能力。
財政購買服務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方式。專家提醒說,建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財政制度,關鍵要免"取"和"用"兩個過程中公共參與的缺失,這是所有經濟角度的改革舉措所不能替代的。
應該看到,此次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覆蓋面盡管有限,而它所嘗試的文化、教育、財政"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卻可以成為引導。ㄊ校┱诟髯暂爡^積極普及高雅藝術的重要示范。如果上述運作模式能為更多的省(市)創造性地借鑒,那么高雅藝術就一定會在更多的校園得到可持續的普及。((編輯:王奕
來源:半月談 周大平 賀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