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由著名越劇演員茅威濤主演的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即將在上海拉開帷幕。日前茅威濤在滬接受《可凡傾聽》的采訪時,卻與主持人曹可凡產生意見分歧。曹可凡對記者表示,在采訪中,茅威濤對新版《梁祝》及越劇的發展看法雖然比較獨特,但也有可商榷之處。
曹可凡隨后對茅威濤提出了四大質疑,而茅威濤在聽說了曹可凡的說法之后,非但不認同,反而有些生氣。主持界的名嘴與越劇界的名角之間打響了一場“口水仗”。
曹可凡的四大質疑
曹可凡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和茅威濤很熟,也是比較好的朋友。她對于越劇事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我也曾經在節目中稱她為‘領軍人物’。但是對于她的一些看法,我是有保留意見的。”
質疑一:老版《梁祝》已經過時?
五十年前,由范瑞娟、袁雪芬、傅全等越劇藝術家創作的越劇《梁祝》一炮打響,影響深遠,成為越劇經典之作,后來又被拍成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但茅威濤認為,老版《梁祝》已不適應時代要求,今天的越劇觀眾已經不可能喜歡那個老版。對此曹可凡認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創排的《紅樓夢》、《梁祝》至今久演不衰,全國數十家劇團頻頻上演此劇,觀眾反應強烈。因此不能認為老版《梁祝》已經過時,相反,仍然有著無窮的生命力。
質疑二:新版《梁祝》已成經典?
茅威濤在采訪中表示,新版《梁祝》是百年越劇承前啟后的經典之作。曹可凡認為,任何一部藝術作品能否成為經典作品并不是由演員自己說了算,而是要靠時間、靠觀眾來說明的。
質疑三:“茅派”到了能成立的時候?
茅威濤認為,新版《梁祝》已奠定“茅派”基礎,且“茅派”說法出自其丈夫郭曉男之口,茅威濤認為流派誕生不在新聲腔,更多是在新表演這一理念。曹可凡則認為,梳理中國戲曲歷史可以發現,流派的界定主要在新聲腔,要形成流派必須創立一種基本曲調或板搶體,或曲調體。但茅威濤除了一段“浪跡天涯”之外就無其他唱段廣為流傳,況且她自己“五音不全”。曹可凡進一步指出,茅威濤“五音”有缺陷,即“喉”音過重,“齒”音亦不規范。
質疑四:茅威濤忘恩尹桂芳?
茅威濤認為對她影響最大的是梅蘭芳、林懷民,而尹桂芳只是給她以技術層面上的支持。曹可凡認為,茅威濤實際上是忘了喝誰的奶水長大的,尹桂芳在聲腔、表演上自成一格,忽視尹桂芳的藝術價值與歷史貢獻,本身就是極大的不尊重。
在采訪最后,曹可凡再三表示,他對于茅威濤本人并無成見,也不存在刻意的攻擊,所有的看法和質疑都是建立在藝術交流與爭鳴之上。曹可凡希望外界不要簡單地把他們之間的交流變成一種矛盾,而是能夠共同地來探討越劇的未來發展。
茅威濤的震驚回應
曹可凡提出的四大質疑,令茅威濤措手不及。本報記者昨天幾次試圖聯絡茅威濤及其丈夫、導演郭曉男,但雙方手機始終處于關機狀態,但茅威濤的好友、上海逸夫舞臺經理許霈林向記者轉達了茅威濤的想法,據他透露,茅威濤在了解到曹可凡對她的質疑后,連夜致電許霈林表示不解:“做節目的時候聊得挺愉快,不存在他說的這些問題啊?”因此對于曹可凡對她和新版《梁祝》的幾點質疑,茅威濤不但不認同,甚至有點生氣。
事實上,上周茅威濤出現在復旦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已間接對曹可凡的幾點質疑作出了回應。對于新版《梁祝》是毀了越劇還是開創“后越劇”,茅威濤解釋說:“越劇不能一味迎合觀眾。如果越劇的繁盛只是在民間和票友中,那還要我們專業院團干什么?”而關于爭議最大的“茅派”提法,茅威濤認為這由丈夫郭曉男提出會“讓有些人在感情上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如果一定要界定我的唱腔,我覺得正確的說法可以叫‘尹派茅腔’。”茅威濤如是說。
至于茅威濤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梅蘭芳、林懷民,而未提到恩師尹桂芳,被曹可凡質疑為“忘了喝誰的奶水長大的”,茅威濤不無冤枉地表示,這次新版《梁祝》,就是她為恩師實現了“用尹派來演梁山伯”的夙愿,“老師的話更多的是記憶上的,而我說的是對我的藝術理念的影響,這看上去南轅北轍的兩個人,一個是從事戲曲的,一個是從事西方最現代的舞蹈的,但我覺得他們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據悉,12月8日至17日,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藏書之家》以及《春琴傳》將在美琪大戲院上演,這是茅威濤和浙江小百花這么多年第一次集中性地在上海展示新作。(編輯:王奕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