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歧視 中國特色的35歲“退休”
今年48歲的吳先生,圣誕節期間從美國回來探親,無意中發現國內的招聘廣告中都要求:男35歲以下,女26歲以下……他大吃一驚:像我這樣的年齡,回國豈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作為系統工程師的他,在美國剛剛從一家計算機公司跳槽到一家電器生產企業。
記者發現,將被招聘者年齡要求限制在35歲以下,幾乎是所有招聘會或者招聘廣告上都能看見的關鍵要求。打開去年12月的一份招聘雜志,在第12版“求職天地”上,僅僅27條招聘廣告中,就出現了7個“35歲以下”的字眼、1個“40歲以內”、1個“30歲以內”、2個“25歲以下”。7個“35歲以下”所招聘崗位分別是制冷設備推銷業務員、司機、建筑施工員、會計、出納、外貿跟單員。
招聘單位解釋:
年輕人肯干好使喚
招外貿跟單員的公司表示,外貿工作比較辛苦,中年以上恐怕難以勝任。招推銷業務員的公司認為,業務員經常需要出差,年紀輕的可能比較合適。招1名“25歲以下”外派助理的電子公司說,當地的經理年齡不大,找名年輕的助理不會出現“使喚不動”的現象。
當事人回應:
年輕人身體好成本低
吳先生認為,真實原因在于年輕職工聽話,而且體力更好,長時間加班也不易生病,為單位節省成本。“如今雖然是市場經濟,養老醫療都是社會統籌,如果員工不生病,單位無需在員工養病期間繼續支付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