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上的錢哪去了
小玫 28歲 公司職員
剛剛結束的一輪血拼讓我刷爆了最后一張卡。窮困潦倒時,我企圖在抽屜里找到隨手扔著的鈔票,卻翻出了一信封的工資條,有些還沒拆開過。粗粗算了一下,發現自己一年其實掙得不少,可都花光了。
2007年,我不會再重復年底捧著一大把工資條發呆的凄慘,一定要開源節流,從負翁變成富翁。
[晶晶]關注工資條的記憶,大概要追溯到第一年工作的時候了,剛剛領到第一張工資條的時候,幾乎把每個數字都看得印在腦子里。接連三個月,光看工資條上逐月上升的數字,我就心花怒放了。后來,對工資條的感覺就越來越淡漠了,最近兩年,工資條上的數字基本沒發生多大變化,我就更不去注意每張到手的工資條了。只有到年底,想軋軋一年來家里的收支時,才會想起來找找工資條,但通常是找不全了。
[小姚]我和妻子在同一單位工作,所以,兩個人的工資條幾乎完全一樣,因此,我很少把兩個人的工資條放在一起比對。有一回心血來潮,我把兩張工資條放到了一起,看來看去不對勁,為什么她的收入比我多?一格一格比過來,我發現她比我多一格,婦幼保健,每個月有60元。原來,女同志和男同志的區別在工資條上也有體現呢,我算是明白了這個小秘密。
[孫方中]對工資條加以管理好處還真不少。首先是全年的收支一目了然,年收入減去結余就是一年的總支出,省略了每月支出記賬的麻煩;其次對公司結算工資時偶有的差錯能及時發現,如休息日加班公司常忘了及時將飯貼補上等。同時,也對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比如工資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這說明我的能力,老板還是比較認可的,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編輯:楊鑫 來源:《新聞晨報》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