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3:節儉生財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調查中,有48.8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有38.5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這種對立說明傳統與現代的理財觀念在發生激烈的碰撞。
調查顯示,50-55歲的公眾中,有一半以上的公眾(58.6%)同意“節儉生財,這是理財的關鍵”,且隨著年齡的增大,持有此觀點的人越多。但是,也有40%左右的公眾不同意節儉生財,50-55歲之間的人也有36.90%否定了此觀點,這些情況說明我國居民的理財觀念正在不斷更新。
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
Comments 專家點評
長期以來,中國的儲蓄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就很簡單,原因是中國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壓力。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領域長期以來收取的費用居高不下,并且逐年增長。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公眾,越同意節儉生財這一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一部分公眾將繼續持有這一觀點。
很明顯,節儉是一種變相的理財,聚財。但如果因為節儉傷害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因噎廢食,節儉則變成了一種財務束縛,想想中國人的老話:開源節流。看起來,開源比節流顯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