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隨著三四月的到來,許多擁有高學歷或各類高級資格認證的職場人士也想借年后職場活躍期實現跳槽成功,高學歷求職潮隨之出現。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一季度的職場走勢并沒讓這些高學歷族成為職場寵兒。
根據對市場的分析來看,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已經擬定了二季度的人才招聘和儲備工作計劃并開始實施,但是高學歷人才并不是他們的首選。理性科學的用人模式是企業所推崇的,高學歷并不是他們第一看重的。而且有些企業甚至對高學歷族產生排斥心理,因為他們曾有過“慘痛的經驗教訓”,不安于現狀,跳槽頻繁等等。當然,這些看法里面有一些偏頗的成分,但是面臨一季度的尾聲,高學歷族在二季度的就業前景仍不被看好,盡管有些高學歷族已經像年前一些喊出“零身價”的本科生一樣,把自己的身價一降再降,就業條件也不斷下調,但是最后仍然被企業拒之門外。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專家指出:身價起伏本是市場規律,應該正?创;問題不是價格本身,而是自己能否清楚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這些問題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去讓雇主明白,他們又憑什么雇你。老板缺的不是錢,缺的是人,但是如果這個人沒有清楚自己能做適合做什么,捂緊錢袋子是肯定的,哪怕你價格很低他們也不會感興趣。
分析:
高學歷族應該重新評估自己的學歷,看看所謂的“高學歷”是否存在硬傷。可銳職業顧問專家根據實際咨詢工作總結出他們的三大硬傷:
硬傷一:種子不良
許多人的高學歷完全和以前的特別是本科階段的專業學習脫軌,與工作經驗方向不相關。
中國國內的本科教育相對還處于基礎學科教育,雖然專業性缺乏,但是不乏學術廣度。所以從很大意義上,本科教育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石。因為興趣的原因,許多受教育者放棄原來所學專業轉而攻向全新領域的研究生專業方向,最終導致了專業研究缺乏足夠的學術背景,使高學歷人才變成一個根基較潛的專業操手,甚至有些僅僅是建立了一個空中樓閣經不起琢磨。許多用人公司在使用這類人才時發現了他們工作的瓶頸規律,更傾向于雇傭“科班”出身的人才。
盡管這類高學歷族的研究生以后的方向與他們的職業發展方向相契合,但競爭落敗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早期知識、技能和經驗積累沒有對更高層次的專業領域學習提供足夠支持,種子發育不良。
硬傷二:學歷長歪
許多人的高學歷完全偏離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專業與個人產生錯位。這樣的情況更加沒有競爭力,高學歷沒有帶來實際意義。盡管有時憑著文憑市場說服力“敲門”獲得職位,可是我們看到,周期性被企業掃地出門的人就是他們。
高學歷需要高投入,高投入肯定渴望高回報,這種職場意識就是這類人屢屢受挫的根源。他們即使已經錯誤地選擇了專業(當然他們很可能還沒意識到那是一個錯誤),但是“經濟投資回報”思維左右了他們的職場行為,于是在錯誤的方向上一錯再錯。他們有時可以在錯誤的職位上兢兢業業,卻肯定不能完全釋放自己的效能,這對社會對個人無疑都是巨大的浪費損失;貓笫怯蓚人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所決定的,這是宏觀的市場規律。但是有一些人憑著高學歷敲門磚得到企業的垂青,但是如果這個企業講求效率,講求價值,這類人肯定無法獲得長期的正常的職業發展。當然,我們也看到許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進行積極的職能轉換職業轉型,可是當初已經浪費在長歪的高學歷之上的個人投入又是何苦,輸在起跑線上并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吧。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