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教練組每場比賽在教練席的排序都會是這樣的:佩克爾曼總站著,坐著的時候最靠邊,教練席從左往右數,分別是助理教練托卡里、洛倫佐(兩人通常穿西裝),體能教練烏爾塔松、薩洛里奧(白頭發白胡子),守門員教練菲洛爾,和隊醫維亞尼、費爾南德斯,這個順序從不會改變。國家隊一有進球,教練組會抱圈慶祝,從1995年1月玻利維亞的南美青年錦標賽開始,佩克爾曼和他的助手們就一直堅持這個習慣,認為這會給球隊帶來好運。
別嘲笑佩克爾曼,還有更虔誠的阿根廷人。1985年比拉爾多的球隊在主場打巴拉圭,過鐵軌的時候趕上有火車,不得不停了一會兒,那場比賽阿根廷2比0獲勝,結果以后每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比賽,國家隊的大巴都要在同一個地方待一會兒,甭管當時的交通情況有多差。這個小故事說明了阿根廷人的迷信,職業球員和教練都有這種小習慣,某一次意外的一件小事帶來勝利或者進球,以后總要堅持如此,下面說說阿根廷人的小習慣,讀者們可以在比賽時留心對照一下。
進場的時候索林打頭,里克爾梅收尾。索林會拿著一瓶水邊走邊吮,然后扔到剛才走過來的那一邊。奏國歌后,索林會喊那聲經典的“阿根廷前進,他娘的!”雙方隊長交換旗幟,隊醫費爾南德斯就要走到場邊,遞給索林一瓶水,索林肯定是喝一大口然后吐出去,從1995年卡塔爾世青賽開始,只要他做佩克爾曼的隊長,肯定少不了這個程序。阿亞拉、克雷斯波、馬克西、馬斯切拉諾和海因策則有完全相同的進場程序,右腳先邁進球場,彎腰撫摸草坪,然后在胸前畫十字。坎比亞索則是進場時小跳三步。
奏國歌時每人的習慣也不同,阿亞拉和索林把右手放在心臟位置,那里有阿根廷足協的標志,從對科特迪瓦的比賽開始,克雷斯波也跟著這樣做,場邊的替補席,科洛奇尼也是這個姿勢。其他球員則習慣雙手放在身后,但也有小的區別,比如里克爾梅和坎比亞索,會緊緊注視著國旗。里克爾梅的習慣最特殊,進場時右腳先踏進草坪,然后連跳六小步,不用左腳支撐。球隊合影后,他會摘下項鏈、親吻,右手拿著走到場邊,扔給艾馬爾,后者總在邊上等著。不上場的球員也不閑著,烏斯塔里每場比賽前都要用手機和看臺上的母親通話,據說兩人以這種方式共同祈禱。
為了圖吉利,費爾南德斯還刮掉了自己的大胡子,“不奪冠我就永遠不留胡子”。結果球員們都拿他開玩笑,“你的臉比過去寬敞多了!”阿邦丹謝利則把一件印著三個孩子照片的T恤穿在球衣里,每打完一場比賽,他還要光顧駐地旁的一個小鎮,在一家酒吧喝上一小杯德國啤酒。注意,是一小杯,給多給少了都不成。?
來源:新浪體育--足球-勁體育 記者 李鎮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