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展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日前在德國漢諾威舉行。今年適逢展會開辦60周年。有人將漢諾威工業展比作“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從中可以管窺很多工業領域未來的發展態勢。對中國人來說,這一世界知名的展會也像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特別是眾多中小民營企業近些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并逐步走上世界競爭舞臺的身影。
參加今年漢諾威工業展的共有來自各國的6000多家展商,其中德國本土的約占一半。中國這次共有400多家企業參展,總展出面積超過5500平方米。在外國展商中,中國企業參展規模位居第二。
漢諾威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符禹和副總經理張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中國來漢諾威參展的商家數目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參展的中國企業中,民營企業大約占90%。別看它們一個個10平方米左右的攤位面積不大,但其經濟活力卻不容低估,正是由于它們積極開拓,走向世界,才使中國參展企業在漢諾威這樣一個重要的展示舞臺上達到了如今的規模。從產品上看,中國企業帶來的展品一開始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更多的是來料加工、貼牌生產,但是近年來的趨勢是中國展商已經慢慢地由單純的加工型企業朝有自主知識產權方向轉型了。
漢威諾展覽會的展商重復參展率據說能達到80%。這些企業為何一再來漢諾威參展?據記者在工業展會現場了解的情況,總結起來有三點原因:一是尋找訂單。這是它們來漢諾威的一個很實際的目的,對于很多參展的中國中小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二是展示形象。隨著中國近年來一些知名大企業開始開拓海外市場,企業的海外知名度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三是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漢諾威系列展會基本上在世界同行業中規模第一,可以說每次展覽,世界同行業的領導者都在現場。很多企業的老板在展會期間并不整天守著自己的展臺,而是一直在走館,看同行業的其他展商已經發展出了什么樣的新技術。
已是連續第四年參展的民營企業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在工業展上租下了150平方米的展位,參展總投資約有幾百萬人民幣。正泰集團營銷經理徐華濱對記者說,通過近距離接觸行業領導者,深入了解對方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產品,并借鑒它們品牌推廣的經驗,公司在展臺設計、展品布置、工作人員配備以及接待各種類型客戶的方法等細節上有了很大提高。
不過,徐華濱特別提到,有些中國企業抱著機會主義的心態,在客戶需求、法律保護等方面沒有做好準備就來參展,結果往往是失望而歸。
漢諾威展覽會中國公司的張雁也說,近些年來的確有中國展商參展一次就再也不來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展商事先沒有做好“功課”,帶來了產品但在如何很好地展示自己方面沒有做好。此外,也是因為競爭激烈,特別在中國大陸展商之間,以及大陸與港臺展商之間。
為此,漢諾威展覽會中國公司每年在組織中國企業來參展前都會通過組織研討會和散發展商須知等方式,向展商介紹如何很好地展示自己以及如何解決法律問題等。但是,有些中國展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重視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
關于今年3月份漢諾威信息技術展期間,多家中國展商的產品由于涉嫌專利侵權被查抄的問題,漢諾威展覽會中國公司的人士說,近年來中國展商來參展沒有一次不遇到類似的問題。這里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侵權了。另一種是中國展商實際并沒有侵權或是法律上存在難以界定的情況。有時實際上是很多大公司借知名展覽會有意炒作,借媒體的關注詆毀外來競爭者。對這些法律上的問題,中國展商特別是中小企業應有充分思想準備。部分中國大展商近年來已開始聘用律師來應對法律問題。
此外,中國企業也應該充分重視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上海貝園空調窗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麟對記者說:“中國企業近年來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但中國企業有時只關注了創新卻沒有同步對創新成果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結果這邊創新成果剛問世,那邊就被人鉆了空子搶注了專利或商標,這樣的教訓可謂是慘痛深刻。”(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