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一位富朋友最近宣言開始食素,對于我認為他因身體不適而改變飲食習慣的猜測,表示了不屑:“前兩天去了寺廟,在那里心靈得到了凈化,仿佛對有靈性的東西有了更深了解。想想自己以前,真是作孽啊。”說這話時,我正張著大口準備干掉一塊肥得流油的豬肉,美好的食欲被他摧毀殆盡,自己也頓覺委瑣不堪。
飲食習慣乃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食素甚至食草,都不礙,關鍵是,拜托不要以崇高宏偉的人生觀來比照別人的所謂不覺悟。與一個滿腹哲理的素食主義者同桌,我情愿與一個抽煙的人同桌,至少,煙霧散去,我還是自由的心靈;可是吃了在素食眼里的生靈,我要背負不得超生的沉重枷鎖。
我的那位富人朋友雖然覺得食葷是荼毒生靈,但是平時出門代步是豪車,住的是大別墅;最關鍵的,他即使是吃素,也要去城中裝修豪華的素菜館,那些素原料在廚師的精心炮制下,個個又都被打回大葷的原形,費用也要好幾百。除此之外,他煙酒依然不戒,俗世照舊享受——對這些先富起來的人來說,食素只是為了尋求在掙錢過程中的心靈平靜,離葷甚至成了他們粉飾自己超然于俗世的幌子,也算是響應一下和諧社會的宗旨。
相比中國很多打著佛祖禪義名義的素食主義者,海外的素食主義就顯得簡單自然得多。在美國留學期間,也碰到一對素食夫婦,那真是一種純凈的生活方式。離葷的原因,遠沒有那么崇高——只是覺得蔬菜健康而已,他們的蔬菜,幾乎都是洗后澆點色拉醬生吃;而他們平時的生活,也一脈相承極簡狀態(tài),平時多以自行車代步,自家后院還種了果樹。去他們家玩的那天,正是蘋果成熟落滿地的時候,隨手撿起一個,在衣服上擦擦,就吃了起來。男的在暑假找了一份工,是每周兩天驅(qū)車3小時去一個自然景點,查看埋在路下的電子感應器上的讀數(shù),以作為當?shù)厝肆髁康目甲C——工作也是簡單得毫無技術含量,但是,每一件極簡的事,他們都是滿懷真誠地去做。
中國的素食主義,大概分這么幾類:受佛教影響食素;減肥,認為肉是脂肪之源;暴富之人,離葷以求內(nèi)心平靜;時髦,因為在國外,食素被認為是“貴族氣質(zhì)”。這四類人,離葷的堅定程度是逐一遞減的。真正心向佛的人,與時尚的追逐者,又怎可同日而語呢。
至今,對于食素還是葷素混搭哪個更健康,也無定論。有說完全素食可以降低“三高”綜合癥;但也有說食素者要確保每日飲食中含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B12、鈣、鐵及鋅等身體所必須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也都是食生肉、野果度日的,非常講究葷素的搭配,而人類大腦溝回的加深,都拜葷食中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所賜,它可是人類幼年時體格和智能發(fā)育的“黃金物質(zhì)”。
還是那句話,什么事都別絕對了,平衡最重要。(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