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志剛
瀏覽環球在線香港回歸十周年特別專題更多內容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暢談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未來。
問:正在籌備中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把第一筆投資給了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巨頭黑石集團(港譯百仕通)。對此,您有何評價?
答:這是個不錯的做法。外匯儲備對于維持貨幣穩定來說非常關鍵,但外匯儲備太多也是沒有必要的。外匯儲備屬于大眾,我們應該加以合理利用,進行合理投資。香港的開放市場吸引了眾多的國際投資者,因此香港在外匯儲備投資方面比較保守。我們一般只投資股市和債市,以保證流動性。但內地市場沒有那么開放。既然內地的外匯儲備數目驚人,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做長期投資,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問:中國內地開放人民幣業務,對于香港經濟有何影響?
答:很多來港旅游的內地游客需要使用人民幣,而這些人民幣需要回流到內地。正是出于這個最初的需要,我們建立起人民幣回流機制。多家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儲蓄、兌換等業務。這是一個相當保守的起步階段。不過現在我們的金融管理當局制定了更加長遠的戰略。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從長遠的眼光看,人民幣將實現完全可兌換,成為一個地區的主要貨幣,并成為儲備貨幣。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這方面應該做好充分準備。我們希望加強香港金融體系辦理人民幣業務的能力。我希望我們在第三季度可以發行人民幣債券。我還將開發一些金融基礎設施,如人民幣即時結算支付系統。
問:香港金融管理局如何在實現有效監管和保證金融市場自由這兩個方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答: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將維持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然而自由的經濟體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提高效率,實現供求平衡。另一方面,它的自由會導致市場被任意操縱,例如1998年的金融危機。因此,包括金管局在內的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對市場進行小心監管。我們在市場被操縱的時候必須干涉。因此我們的基本立場是以自由市場為基礎,輔以小心監管,以免市場被任意操縱。在監管和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并不容易。目前我們正在嘗試通過與市場參與方的討論達到平衡。比如,我們在今年實施了新資本協議。金管局與市場已經形成了相互理解的伙伴關系。
問:在CEPA的框架下,香港與內地金融業交流和合作的情況如何?
答:在‘一國兩制’之下,我們國家有兩個金融體系,兩種金融制度。這兩種金融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兩者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我們希望內地能降低金融業的準入門檻,讓更多的香港金融機構在內地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要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對此我們感到高興。這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問:香港對內地的金融市場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對于如何促進這種補充作用,您有何具體建議?
答:我有五點建議。(一)香港金融機構“走進去”內地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二)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走出去”的大門,吸引內地投資者、集資者來港投資和集資;(三)香港金融工具,特別是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金融工具,“走進去”內地;(四)香港金融體系加強處理用人民幣為貨幣單位的交易的能力;及(五)加強兩地金融基礎設施的聯系,確保資金的安全有效流動。
問:人民幣升值對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有何影響?
答:1983年10月15日起,香港采用美元聯系匯率制。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香港有著巨大的對外貿易量。因此,聯系匯率制對香港來說非常重要。對香港經濟變化進行研究發現,美元對港幣的影響力大于人民幣。而且,人民幣不是完全可兌換的貨幣,不可作為儲備貨幣。這個技術難題在短期內是不可能解決的。
問:您對亞洲金融危機怎么看?
答:自由市場并不是可自由操縱的市場。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我們的心情非常糟糕。
我在港府工作多年,曾一直堅持完全自由的市場。當時,香港有著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制,我們對此感到很自豪。很多人曾經把香港當作自由的楷模。然而,突然之間,自由市場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帶來了危機。當時,香港金融體系被國際炒家操縱,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就像亞洲其他經濟體一樣。對于自由市場的忠實信徒來說,選擇干預市場并不容易。然而現實就是現實,只有盈利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開始反擊國際投機資金,成功賺到了1000億港幣。在危機過后,我們加強了金融體系,包括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股市。這些措施都很成功?,F在金融市場和人們都對我們的聯系匯率制有著高度的信心。我們從金融危機中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居安思危。
問:有傳聞說,在金融危機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壓力之下,改變了自由經濟體制。您聽說過這些傳聞嗎?
答:這些傳聞完全是錯誤的。金融危機與香港回歸毫無關系。我們在1997年前作了大量努力,以應對回歸對金融市場可能造成的影響。香港回歸非常順利。實際上,香港現在的自由度比1997之前還要大。在1997年之前,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需要致電英國政府,請求獲得他們的許可。但在1997年之后,我們再也不用那么做了?,F在完全是港人治港。(記者:吳嬌 編輯:王建芬)
本文為環球在線專供騰訊網稿件,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