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冷戰“鐵幕”落下后,俄羅斯人獲得了不少有關外部世界的新知,許多人甚至有機會親眼見證,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人民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似乎許多偏見已然消失,心理障礙也已不復存在,但冷戰幾十年來遺留下來的成見仍然很深。由此產生了俄羅斯公民在看待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上的雙重性,其中也包括對倡議和協調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國際組織。
盡管如此,全俄社會輿論基金會不久前進行的一項有關俄羅斯人對歐盟態度的調查顯示,35%的俄羅斯人對歐盟持正面看法,只有15%的人對歐盟持負面看法。實際上,遠非所有人都相信,歐洲一體化能達到使成員國合并為一個國家的程度。如果考慮到分裂為15個獨立國家的蘇聯的經驗教訓,那么這樣的懷疑論就很容易理解。
同時,許多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應該力爭成為歐盟成員國。36%的人同意這種意見,而莫斯科幾乎有一半受訪者支持這一點。2003年,當俄羅斯和歐盟的關系最好時,支持俄羅斯和歐盟組建聯盟的人數曾一度達到73%。截至今日,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錯誤認為,俄羅斯已經是歐盟成員國之一。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尤里·列瓦達分析中心進行的另一項調查表明,盡管總體來說大多俄羅斯人(71%)都對歐洲和歐盟持肯定態度,但沒有人認為自己是歐洲人。還有一個不易理解的悖論在于: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認為歐洲是鄰居和伙伴,俄羅斯應該加強和發展與歐洲的長期聯系,但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歐盟對俄羅斯以及本國經濟和金融獨立來說是一種威脅。
這些相互矛盾的數字說明了什么?也許,這說明俄羅斯社會迄今都無法確定自己的好惡和偏向。俄羅斯當然想融入歐洲大家庭,但過去累積的恐懼和擔心又使自己無法做到這一點。(作者:俄新社政治觀察員馬克西姆·克蘭斯)
(來源:俄新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