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主導的項目之一,此項目由中國教育部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負責,于2004年啟動。項目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為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方便、優良的學習條件。國家漢辦同時在北京設立了“孔子學院總部”,作為全球孔子學院的最高管理機構,總部領導由中國政府任命。孔子學院總部本身具有法人地位,境外孔子學院均屬于總部的分支機構。
孔子學院是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支持當地中文教學為基本任務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機構,學員活動宗旨現在定為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大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學院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業務;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經濟及社會等咨詢信息;開展當代中國研究等。除此之外,孔子學院還根據駐在國特點,開展一系列推廣工作,包括開設各種類型和技能的專業漢語課程,開展學術活動和中文競賽,播放中國影視,提供赴華留學咨詢,開放圖書資料信息查詢服務等。
孔子學院采用總部直接投資、總部與國外機構合作、總部授權特許經營三種形式設立。對新設置的孔子學院,中方投入一定數額的啟動經費,年度項目經費由外方承辦單位和中方共同籌措,雙方承擔比例一般為1:1。現階段主要采取以中外合作方式建設孔子學院。從2004年11月21日韓國成立第一所孔子學院到2007年5月份,海外和漢辦簽了協議的孔子學院有150多所,分布在世界52個國家和地區。一般從簽約到開課需要大約半年的準備時間。漢辦計劃到2010年在全球建500所孔子學院,并作為一項涉及到國務院20多個部委的重大舉措。
2006年3月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新華網做客中俄“國家年”官方網站時透露,從2006年開始要在俄羅斯建立若干個孔子學院。周濟指出,2005年11月中俄兩國政府簽訂了支持在兩國開展漢語和俄語教學的協議,俄羅斯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俄羅斯政府也對漢語教學也給與了高度重視。周濟表示,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存在傳統友誼,中國學過俄語的人很多,俄羅斯人也有學習漢語傳統。
俄羅斯孔子學院的建設得到了中國教育部和國家漢辦的大力支持,截至2007年5月15日,共有7所俄羅斯高校與國家漢辦簽署了互辦孔子學院的協議。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由國家漢辦與該校在2005年7月5日簽署協議,2007年2月正式運行,預計將于今年9月正式掛牌。首都師范大學是該孔子學院的中方承辦院校。本學院成為中國在俄羅斯的第一所孔子學院。
2006年12月21日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事范先榮代表國家漢辦與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簽署孔子學院合作協議,并同時為該孔子學院揭碑。黑龍江大學是該孔子學院的承辦院校。12月22日和26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代表國家漢辦,分別與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簽署了建立孔子學院的協議。
2007年4月8日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在北京與來訪的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副校長簽署了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協議書。4月24日,劉古昌大使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代表國家漢辦與俄羅斯喀山大學簽署了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協議。5月15日,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孔子學院揭牌成立。這是中國在俄羅斯簽署協議的第七所孔子學院。
除了目前已簽署協議成立的7所孔子學院以外,尚有10余所俄羅斯高校提出舉辦孔子學院的意向和申請。(來源:俄新網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