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管加油”考心理素質
長長“觸手”搖擺不定
三次失敗等于不成功
在英美等早已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如今大多采用“硬管空中加油”技術,而在我國,采用的是“軟管空中加油”技術。
飛行員們通常會用掌握的難易程度作為區分。前者只要求受油機飛到與加油機相近的一定區域,由加油機操縱輸油硬管去對接受油機的輸油口;而后者的操作過程是:加油機伸出長長的加油軟管,受油機飛行員操控飛機,讓機頭前端的輸油口對接上軟管末端的錐套,從而實現空中加油。
“每次都要精神十二分集中,不能有絲毫放松。”廣空航空兵某師的飛行員說,空中加油軟管就像一只水母,伸出長長的觸手。在加油機、受油機都在高速飛行的情況下,要精確對上這搖擺不定的加油軟管,談何容易?
最大的阻力來自于兩機接近時加油機尾端產生的巨大渦流的影響。要克服渦流的影響,飛行員們說每次“要用十幾公斤的力度來扳緊操控桿,就像是在扳手腕”。每次嘗試對接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半分鐘到一分鐘,“3次嘗試失敗就等于宣告加受油不成功”。
每次對接,對飛行員的心理素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一定要心細、平靜,切不可急躁。”看似浪漫的“空中接吻”,實則有如在空中“繡花”,有如做一次精細的外科手術。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摸索著訓練成功率百分百
廣空航空兵某師是最早裝備具備空中加油能力飛機的部隊,他們形成整建制空中加油能力的歷史,便是中國空軍空中加油發展史的縮影。
早在1999年國慶閱兵,中國空軍的加受油機梯隊通過了天安門上空。這是一次閃亮的登場,它向全世界昭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了空中遠程機動作戰能力。
然而,在此前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廣空航空兵某師是如何摸索出空中加油技術的?
鑒于空中加油飛行技術的高風險和高難度,這個部隊并未沖動和蠻干,而是經歷一番深刻的論證分析和扎實細致的理論儲備后,才拿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主動承擔起為空軍空中加油普訓探路的歷史使命。
官兵們科學組訓,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訓練路子:
———請工業部門的技術專家和院校的教授為飛行人員授課,組織技術難點攻關,對飛行中的每一個細小的技術點都深入研究。
———循序漸進、因人制宜、科學組訓。針對每名飛行員的技術水準、心理素質,區分層次制定計劃,由帶飛到單飛,由少數試訓到全面鋪開。
———加強心理訓練。深入動員并請心理學教授講課,消除飛行員的畏難情緒。
———利用類比訓練、數位化監控等資訊化訓練手段,監控分析空中加油的訓練品質,解決技術難題。
較短時間內,這個部隊便突破了技術難點和安全上的難關,也較好地完成了思想觀念的轉變,完成該機型改裝訓練的所有飛行員,空中加油訓練成功率達到了100%,大大高于世界空軍空中加油普訓的平均成功率。一次次的艱苦訓練,讓飛行員們積累了過硬的技戰術,他們自豪地說:“能飛中國的(受油機),全世界的都能飛了!”
探路者們還總結了一套成功經驗,為空軍推廣空中加油普訓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