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薩克斯風所演奏的歌劇《阿依達》中的進行曲剛剛散場,另一首女高音就開始傳入耳畔。一大群男女手中拿著歌詞,給過往的人們演唱著《雪絨花》。有時還會有大提琴給他們伴奏。
不遠處,則有20多對人伴著《牧場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一首美國老歌)》的旋律跳著交際舞。
在傍晚或周末時,地壇里人丁興旺,人們去石船酒吧聽音樂,在兒童游樂園里的“蹦蹦床”上嬉戲,輕聲慢步,擁抱接吻,鍛煉身體。
一個下午,孩子們聚在一個不起眼的、看起來很臟的小水塘邊,用魚餌抓金魚。他們把抓來的魚放在塑料袋里,似乎它們活不長了。兜里響著零用錢的幸運兒,則可以租一臺金屬遙控船來耀武揚威。
但是清晨的日壇公園似乎是屬于退休人員的——男人有穿棉鞋的,有穿短袖的,還有光著膀子的;女人著寬松褲或是裙子,還有戴著帽子遮陽的。
開滿粉色大荷花的池塘是垂釣者的天地。沒釣到魚的人只需交1.35美元的垂釣費,據說池中的鯉魚要貴至50美分 一磅 。
最熱鬧的地方可能是運動場。那里擺滿了漆著藍色和黃色油漆的金屬運動器材,可以鍛煉伸展、推拉和舉重。此外還有羽毛球和臺球場地。
身著單襯衫和運動短褲的李磊(音)經常在早晨出現。他會繞著公園跑上幾圈然后再做鍛煉,不僅僅是為了健身。
“在家里我感覺很孤單,因為孩子們都要工作。來公園既能健身又可以交朋友。盡管很多人我都叫不出名字,但我認識這里的每個人。”65歲的李磊說。
在一個吐痰和吸煙隨處可見的城市里,日壇公園卻是個例外。
說到健身的重要性,年高78歲的張寶華(音)興奮異常。他以65美分一個的價格出售一種頂端粘著羽毛的小東西,叫做毽子,非常類似美國人踢的沙包(Hacky Sack)。
“任何的毛病都不會找上你。這東西(毽子)最好了。”他邊說邊示范性地把毽子一腳踢高。他看起來確實狀態不錯:完全沒有發胖,雙臂肌肉結實,笑容燦爛。
“你也買幾個吧,這是中國一絕。”張說。我告訴他我兒子已經在日壇公園買了很多了。
奧運會一年后開張,從張寶華的身上我可以看到,中國所做的促進和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
“2008年就要來了,全國上下都在運動,保持健康身體。”他說,“健身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個人都很有好處。”
這話也對我起了作用。當我逛到第三或第四圈的時候,我感到我開始對那些每天早晨相遇的人點頭致意了。
我發現我一直在笑。(來源:中國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