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同期出現的電力和能源消費彈性變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重工業占比上升、盈利分配格局變動等情況看,可以提出的一個猜測是:在同一時期中國最終需求的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動;由于供應結構的調整相對滯后,在過渡期內形成了企業盈利改善、投資率上升并存的局面;需求結構的變動同時還帶動經濟的許多結構參數發生變化。
就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言,容易觀察到的證據包括住戶部門在轎車、住房消費方面的加速增長,以及由此形成的對部分基礎設施需求的增加。很明顯,鋼鐵、水泥、石油、煤炭、電力等行業的巨大增長同住房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最終需求增長是密切相關的。就企業的總體盈利等情況看,大體可以相信中國供應結構的調整迄今并沒有結束。
從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宏觀數據看,在住戶部門消費總量加速的同時,其在轎車和住房消費等方面的開支占比出現了進一步的上升(該項占比數據上次的顯著上升發生在2003年前后),這暗示需求結構的變動仍然在繼續發展。從外部需求情況看,盡管美國經濟的增長率比較低,由于歐元區的復蘇,中國對歐出口增長迅速,彌補了對美出口放慢的影響,這一格局可能繼續維持;從OECD經濟體的工業生產領先指標看,其工業增長率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結束減速過程,重新進入加速增長軌道。
從上半年的信貸增長和信貸市場利率等數據看,今年以來銀行體系的信貸投放比較活躍;由于股票價格的巨大上升,股權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這暗示企業部門的信貸和金融條件比較寬松。銀行通過財務重組和上市來補充資本的改革進展迅速,暗示在資本充足情況越來越寬松的條件下,為了追求必要的盈利,銀行部門繼續擴張信貸的動力仍然比較強勁。
從企業盈利能力看,今年上半年企業資本回報率和利潤占產出的份額可能都處在歷史最高水平附近,暗示企業可能存在進一步擴大投資的愿望和能力。從分析員對電力、煤炭等行業的估計情況看,中國瓶頸約束的緩解過程也可能在明年初基本結束。
這些數據方面的發展暗示,中國經濟可能在孕育著進一步加速增長的動力;受此影響,進一步考慮到土地和住房價格的巨大上漲和低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包括核心通貨膨脹和PPI等在內的價格指數也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進入上升過程。換句話說,盡管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判斷經濟已經明顯過熱似乎為時尚早,但經濟增長進一步上升的動力比較強,需求擴張的壓力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可能逐步表現出來,并需要通過加速匯率升值進程和配合必要的信貸控制來進行管理。
很顯然,經濟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對于未來趨勢的預測更是如此。就象股票市場不可能無限上漲一樣,中國經濟增長率也不大可能長期維持在目前的水平,這一變化的拐點在什么時候發生不得而知,并充滿好奇。在未來幾個季度里,經濟加速的勢頭是否會就此停止?經濟是否會出現比較意外的突然下降?從一些基本面的因素看,這些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歷史將是最后的裁判者和見證人,我們需要走著看。(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