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脫離它控制的局面,……蘇聯可能會決定在聯合國軍隊到達三八線之前或在蘇聯軍隊保證承擔‘北朝鮮人民共和國’地區防務之前就冒險重新占領北朝鮮。”在此過程中,“即使蘇聯把朝鮮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但它還是可能動用中共軍隊來奪取北朝鮮”。另外,“蘇聯或中共軍隊可能在半島南部的戰爭中公開調用大批部隊。……雖然這樣會增加全面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蘇聯仍會努力說服中共參加在朝鮮發生的戰爭,從而達到避免北朝鮮軍隊失敗且在美國和中共之間制造戰爭的目的。”不過,文件在設想蘇聯意欲冒險的同時還考慮到可能存在的一種理想狀況:假如蘇聯或中國不采取任何行動重新占領北朝鮮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表明要在聯合國軍到達三八線之前就占領北朝鮮,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蘇聯已經決定實施不干涉政策,即便這樣做的代價是失去對北朝鮮的控制”①。
令美國決策層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81/1號文件出臺后,蘇聯人并沒有像他們預計的那樣,在朝鮮采取冒險措施。恰恰相反,在美國人看來,蘇聯人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似乎表明他們打算在朝鮮實行“不干涉政策”。例如,盡管蘇聯指控美國11架戰斗機于9月初在旅順港附近海域上空,攻擊并擊毀了一架“既沒帶炸彈又無魚雷裝置”的蘇聯雙引擎轟炸機,但是美國人認為蘇聯的態度溫和,他們“最為關注的是,蘇聯的行動似乎表明它無意利用這次轟炸機被擊落的事件在國際上掀起一場軒然大波”②。10月8日,兩架美國F-80戰斗機襲擊了朝鮮邊境以北60英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南40英里的一個蘇聯機場。第二天,蘇聯政府向美國駐莫斯科大使提出照會予以抗議,在美國大使拒絕接受這一抗議的情況下,蘇聯人不僅對此事不予追究,而且還呼吁美國和蘇聯恢復戰時合作關系。③
也許更讓美國決策層感到興奮的是,蘇聯人在10月初居然讓挪威駐聯合國代表漢斯·恩根作為蘇聯和美國政府之間的調解人,以便促成雙方通過談判來結束朝鮮戰爭。聯合國秘書處的一位蘇聯人瓦西里·卡薩涅夫在10月4日邀請恩根共進午餐。席間,他告訴恩根,“麥克阿瑟應當同意在三八線止步。然后,北朝鮮人將放下他們的武器,第三,允許聯合國委員會進入北朝鮮主持大選。”④總之,蘇聯人的一系列活動最終使中情局在10月初認為,雖然“蘇聯政府在最近幾個月內越來越增強其在遠東及其他戰略地區的軍事能力”,但是,“自沖突開始以來,蘇聯在其官方聲明和宣傳中力圖給人以它和朝鮮局勢無關的印象。而且,蘇聯并沒有對朝鮮直接進行和武裝干涉有關的政治或軍事行動”。此外,中情局還斷定,“在權衡干涉的政治收益和風險的過程中,作為一項壓倒性的考慮,蘇聯領導人一定認為,西方世界的聯合已發展至一個全新的階段,而他們的公開干涉將導致蘇聯與美國軍隊及其他聯合國軍發生直接的沖突。蘇聯領導人不能確保在蘇聯和美國軍隊之間的戰斗將被美國局限于朝鮮或遠東戰場。”尤其是,全球戰爭爆發的前景將使“蘇聯領導人意識到他們在朝鮮的預期損失不能成為其直接軍事干涉和冒嚴重的戰爭風險的理由”⑤。據此,中情局推斷,受蘇聯支配的中國軍隊將不會干預朝鮮的戰事,“除非蘇聯準備發動全球戰爭,或者出于某些原因,北平領導人認為和美國的戰爭將不會因公開干涉朝鮮而爆發,否則的話,像蘇聯那樣,共產黨中國不可能公開干涉戰爭,打擊聯合國在北朝鮮的聯合國部隊”⑥。
①FRUS,1950,VolVII,pp713~714
②〔美〕斯通著、南佐民等譯:《朝鮮戰爭內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1頁。
③〔美〕斯通著、南佐民等譯:《朝鮮戰爭內幕》,第128~130頁。
④FRUS,1950,VolVII,pp877~878
⑤CriticalSituationsintheFarEast,ORE58-50,12October1950,CIAResearchReportsChina,Reel-1-0407,SWZCIA0063,p6
⑥ReviewoftheWorldSituation,October18,1950,CIA10-50,DDRS,文件號:CK3100376198,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