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去中國化”漸行漸遠
蔣介石銅像被拆除
中正紀念堂“更名”
蘇貞昌公開喊“臺灣正名”
臺當局將中正紀念堂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
臺當局“行政院”開會通過廢止“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將中正紀念堂從三級機關降為四級機關;“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已經核定,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
臺灣駐中南美洲“邦交國”使館全部換新牌 臺灣駐中南美洲12個“邦交國”的“中華民國駐某國大使館”與附屬“國防部”等館處的銅制招牌,紛紛被“中華民國(臺灣)”的新招牌取代。臺灣中南美各館處全面完成與大陸切割的換牌程序。
“漸進式臺獨”大事記
“憲改”工程 2000年,民進黨上臺后即推動“憲改”工程,謀求法理“臺獨”。2003年,陳水扁更提出“制憲”論─以“公投”方式制定強調臺灣“主權”的新“憲法”,聲稱08年卸任前要完成。
“統獨”教育
2004年,“教育部”指出,自古以來屬于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到1683年清朝派施瑯征服臺灣后,才屬于中國統治的范圍,故將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史》中的臺灣史部分獨立成冊。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中國”。
“正名”運動
自2004年,臺灣當局就提出所謂“正名”。近日,當局更是極盡其所能進行“正名”運動,一時間,機場、郵政、企業紛紛開始了“正名”。臺當局的改革原則據稱以“臺灣”稱呼臺灣當局,以“中國”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需使用正式“國名”則以“中華民國”稱呼,并視情形以括號加注“臺灣”。至于英文名稱,應優先以“Taiwan”、“Taiwan(ROC)”或“ROC(Taiwan)”等方式。
從2004年的臺灣當局宣布為臺灣"正名",到新近的中正國際機場易名; 從更改" 國防部"總機名稱,到為臺北"故宮"正名;從篡改歷史教科書,到改動駐外機構標志;從"扼殺國父"孫中山,到拆除蔣介石銅像……在一連串"改頭換面"的動作下,實質是難以掩飾的以陳水扁為首的臺灣當局企圖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去中國化"方式達到"臺獨"真正目的。(來源:臺海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