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悉尼街頭,獵獵飄揚的1000多面彩旗上,醒目地印著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加強大家庭建設,共創可持續未來”,宣示著世界未來發展的方向。
海港之畔,貝尼朗岬角上的悉尼歌劇院,形如云帆高揚的船隊。匯聚“船頭”的,是身穿澳大利亞內陸地區風格雨衣的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領導人。他們討論亞太區域合作的話語,在這座音樂的綺麗建筑中形成了強烈的混響。
9月8日至9日,胡錦濤主席出席了先后在悉尼歌劇院和新南威爾士州州督府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同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成員領導人共同討論氣候變化和清潔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多哈回合談判、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議題,同多個成員領導人進行雙邊會晤,就重大問題交流看法。胡錦濤主席發表的重要意見受到當地和國際媒體的爭相報道,胡錦濤主席與會活動的大幅照片刊登在當地報紙的顯著位置……英國《金融時報》評價,胡錦濤主席是本次會議“引人注目的中心”。
氣候變化,是今年諸多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本次會議上同樣如此。會議首日,各成員領導人就通過并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關于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清潔發展的宣言》,指出經濟增長、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相互關聯,是亞太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宣言指出了亞太經合組織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基礎,呼吁形成2012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安排,并宣布了亞太經合組織合作計劃和倡議。澳大利亞《時代》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以自己特殊的分量,為這項宣言的通過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胡錦濤主席在本次會議上提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搭建亞太地區各成員就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開展經驗交流、政策對話、人員培訓等活動的平臺。這項倡議得到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成員領導人的普遍支持,被納入宣言的行動計劃之中。人們共同認識到,森林在碳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地區應當通過鼓勵造林和恢復植被,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促進森林可持續管理。
中國政府對氣候問題的關切是一貫的,在國際多邊舞臺上,為促成各方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作的積極努力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年6月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上,胡錦濤主席就深刻地指出,氣候變化是環境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應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解決。在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又深入闡述了中方堅持合作應對、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主導地位、堅持科技創新的4項建議。一系列宣示的背后,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實實在在的努力。正如胡錦濤主席在會上講到的,中國成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并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植樹造林、實行計劃生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減緩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作出了積極貢獻。這一切,不僅反映出中國行進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堅實步伐,也顯示了中國為推動建設一個清潔、和諧、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亞太地區所作的真誠努力。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正是每個成員從自己實際出發進行實實在在的努力。
亞太地區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人們期望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一年一度的會晤成為凝聚共識、促進合作、共同發展的平臺。本次會議通過的宣言展示了一個面向未來的視野:從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清潔發展的行動倡議,到對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的決心,再到對加強人類安全的關注,都反映出亞太經合組織在務實合作方面正繼續向前邁進。
18年前,亞太經合組織從澳大利亞起步,如今亞太地區經濟增長超越了世界其他地區,區域合作前景更加寬廣。
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第十五張“全家福”照片,顯示了亞太大家庭走向可持續未來的心愿。(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