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歷史節點,不容忘記: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要求;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2005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全面部署;
——2007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大原則;
…………
在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形成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研究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重要論斷。
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新的重大論斷,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有利于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斗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更好地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論指導著實踐,經驗豐富著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進行理論探索的同時,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政策舉措,帶領全國人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程上越走越穩健。

中央財政今年對種糧農民直補專補500多億元

“我來自四川,父親下崗,母親沒有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05級學生段宏江對新學期充滿期待:“今年國家將高校和職業學校的獎助學金額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我這個時候還不努力學習,不爭取多拿點獎助學金,還等到什么時候?”
大幅增加獎助學金,解決困難學生上學問題,只是中國共產黨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