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嘆中國西部發展迅速
剛剛結束率團訪華的巴基斯坦青年部國務秘書阿什法克·馬哈蘇德對中國西部的迅速發展感到驚奇。他對記者說,他已十次訪華,但每次都有新體會。中國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各民族團結和諧,地區差距不斷縮小。他以在甘肅省蘭州市的見聞為例,深有感觸地說,甘肅地處中國內地,他來華前以為甘肅比巴基斯坦落后,但來后大吃一驚。首先是最近5年間在蘭州城郊修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井然有序的城市街道,琳瑯滿目的街頭商店。他說,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改變了傳統上經濟落后的西部,他們十分羨慕那里穆斯林的生活。
貝爾格萊德大學哲學院教授普西奇博士說,近年來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文化教育及環境保護,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應該是和文化發展成正比的,文化教育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做法表明,中國越來越重視社會的和諧發展。
美國喬治敦大學埃德蒙·沃爾什外交學院亞洲問題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蘇特教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度表示驚嘆。他說:“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不斷上升,已成為當今世界政治與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國越來越受世界關注。”他認為,中國提出“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的口號,說明中國政府相當重視當代文明社會的建設,意在尋求整個社會的穩定協調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索南代吉(前右)在移民新村舉辦的青壯年掃盲班學習藏文(8月31日攝)。

今年22歲的藏族女牧民索南代吉3年前從三江源地區的瀾滄江畔草場遷出,全家自愿搬遷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加吉娘移民新村,從此告別了帳篷和游牧生活。搬遷到移民新村的索南代吉一家每年除了領取3000元的退牧還草補貼外,還在當地政府的扶持與幫助下,依靠發展后續產業增加收入,索南代吉憑借著出色的傳統技藝,為當地商家手工縫制藏袍增加收入,丈夫在外做牧區特產生意,收入不菲。總投資達75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自2005年開始實施,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三江源地區藏族牧戶在政府的支持與扶助下,自愿搬遷到城鎮。據統計,目前三江源地區已有6000多藏族牧戶、3萬多人從生態惡化嚴重地區搬遷出來,走進城鎮開始新生活。
歐洲把目光投向中國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從10月4日至7日,8個歐洲國家的23個城市同時舉辦第二屆“中歐論壇”,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歐洲國家對中國的高度重視。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學院是“中歐論壇”的主辦機構之一,該院院長古斯塔夫·蓋拉茨先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他曾多次到中國講學,每次都為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贊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每次都使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回憶起10年前第一次受南開大學邀請講學的經歷,他深有感觸地說:“那時候我就感受到中國希望成為世界強國的愿望,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中國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
蓋拉茨先生認為,作為一個人口和領土大國,中國的發展已成為一個世界性話題。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致力于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促進和諧,解決快速發展帶來的若干問題,這說明中國對自身有著清醒的認識。
參加“中歐論壇”的比利時外交大臣德古赫特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說,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億萬人民脫貧,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歷史上就曾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文明的國家之一,未來人們會欣喜地看到,中國將重新回到她這一最初的位置。

一艘外籍貨輪在防城港4號泊位卸貨(2007年7月24日攝)。2007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4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6.2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36.6%。其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東盟進出口額達5.5億美元,同比增長57.1%。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取得了顯著成就,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引進外資規模迅速擴大,對外貿易增速連續5年保持在20%以上,外貿總額提升至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德國。同時,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對外開放的領域和發展空間,貿易結構由“數量型”逐漸向“效益型”轉變;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逐步放開,對外開放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推進;“走出去”戰略取得新成效,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經濟合作,我國逐步進入從對外開放大國向對外開放強國轉變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