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泄密常難辨真假 軍力部署圖來源可疑
這幾天,圍繞臺軍力部署圖泄密,網民們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這是臺軍管理混亂給解放軍送的“大禮”;也有人提出,這是臺軍故意釋放的煙幕彈,企圖給解放軍“設套”;還有人表示,軍力部署圖密級并不高,真假都無所謂。那么,事實究竟怎樣呢?
軍事專家表示,就密級程度而言,軍力部署的保密程度其實并不高,像美軍基地簡要情況,網上也可輕易查到。這一點,臺“國防部長”李天羽也已表示,導彈基地屬于“半公開的資料”。
記者查看了網上流傳的幾幅臺軍部署圖,發現圖上只概略地標明某部隊的位置,并沒有更詳盡的資料。據分析,像這種兵力部署圖,戰術價值并不大,但卻有一定的戰略價值。從圖中可判斷一方的戰略重點,像從網絡流傳的臺軍布防簡圖、臺空軍部署圖中可知,臺陸空精銳大多部署在靠大陸的西海岸,山崖陡峭的東海岸兵力相對較少。
另外,像空軍基地等戰略要地,單獨知道某一個或幾個,價值并不大,但如果掌握全部基地,就能推斷出其空軍戰略,甚至是戰時空軍戰役戰術,哪些機場是前出基地,哪些機場是后備基地,而基地間的支援和協作關系,大多也能推導出一二。
分析人士指出,網絡流傳的這些臺軍布防圖,來源可能有三種:第一種是臺軍管理混亂,或是臺軍內部人士為發泄不滿情緒,造成真實布防圖泄露。第二種是軍事迷根據零散資料,自己動手繪制,而后發到網上。第三種是臺軍方為“掩人耳目”,拋出假布防圖“使詐”。
據分析,從圖中圖標、文字表述及略顯粗糙的制圖工藝看,后兩種可能比較大。當然,第一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畢竟臺軍泄密“什么情況都有”。但無論怎樣,幾幅來源不明、真實性不得而知的所謂臺軍力部署圖,其軍事價值值得懷疑。

相關鏈接/LINK 臺軍多管齊下防泄密
近年,臺軍泄密的新聞不絕于耳。僅今年初以來,有關這方面的報道,就有近10起。這個月剛過半,就已至少曝出3起。那么,臺軍難道不知道泄密的危害嗎?事實遠非如此。據報道,臺軍向來重視保密工作,隨著近來泄密事件頻發,臺軍強化了防泄密措施。
措施一:開發保密硬件設施臺軍近年多次編列專門預算,用于開發、購買保密設施。2003年2月,臺軍在各級單位的辦公電腦上裝配叫做“金鑰匙”的網上實時監控器,可通過網絡將使用人每一動作傳回并記錄,以防不當操作或拷貝機密資料。2005年11月,臺當局又開發出裝有晶片密碼的保密手機,并分發給將官以上官員使用,該機每次撥打前都要鎖碼再解碼,只要通話一方未將手機轉換成保密狀態,手機就無法使用。
措施二:防止網絡泄密臺前“國防部長”李杰就曾多次要求臺軍“實體隔離、網絡與個人計算機安全及儲存媒體管控”。目前,臺軍共使用三種網絡,即對外溝通網、對內溝通網,以及作戰指揮網,對外網沒有任何涉密信息,對內網站則由“潛龍系統”負責戒守,作戰指揮網不跟外界聯絡,不能向外輸出任何資料。為防止電腦病毒攻擊,臺軍還斥資上億元新臺幣開發網絡防護系統。另據報道,臺軍還組建了“網釣小組”,通過秘密監視各軍事討論區的網站,試探是否有“泄露軍事機密或發表不當言論”的現役軍人。
措施三:強化對媒體的監控去年,臺“立法院”通過“國家機密保護法”,明確了機密的定義和等級,并規定了相關處罰措施,讓臺軍保密“有法可依”。有了法律保障后,臺當局加大了保密監控力度,特別是強化了對媒體的監控,臺“高等法院”去年便以泄密罪,對臺《勁報》軍事記者洪哲政提出起訴,要求判處10年監禁,此案曾轟動一時。
措施四:嚴防軍演泄密2006年臺“漢光22”演習中,臺軍安排了800多名“保防官”,專門負責對參演官兵進行監控,據說他們最喜歡在垃圾堆里找任何可能會造成泄密的資料。2005年初,臺軍試射“雄風3型”反艦導彈時,為了躲避大陸檢測,竟然跑到美國搞試驗。
(來源:《世界新聞報》2007年10月16日第3版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