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報告說,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報告還提出“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方向,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方向性要求。(新華網2007年10月20日)
這的確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也顯示了中國政府決心在行政體制改革上有所作為,并且是大作為。這種大部門體制,被認為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權限沖突,有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近日,某鄉鎮基層干部與筆者談及此事時,不禁感慨萬端,深感此事之重要、之難度、之緊迫,稱“大部門體制”需要“大作為、小權力”,即在強化責任、強化服務上要“大”,凡是關系老百姓利益的事都要有作為;在權力和利益上要“小”,凡是不利于老百姓利益的事都要少之又少。
他給我講了一個前年發生在他們鄉鎮的一個事件,從中可以體驗行政管理體制的痼疾。那是一個關于查處某學校附近無證網吧的事件,由于該網吧經常接收未成年人上網,學生家長反映強烈,學校不得已請求鄉鎮政府出面解決。作為分管教育的他,先是找到主管部門文化局,文化局說人員不足,無瑕顧及農村,何況這是個無證網吧,還要工商部門參與。接著找到派出所,派出所說只能管消防等問題,關于未成年人上網的問題管不著。而關于無證的問題,工商部門也是推文化部門,這是文化部門的主要職責。要想解決此事,只能由政府出面,組織以上三家部門聯合執法,可是聯合執法往往只能起一時效果,無法建立長效機制,因而這樣的網吧在一些農村地區常常“死灰復燃”,大量存在。而在迎接上級檢查考核、爭取上級項目支持的問題上,一個同類的項目,常常要應付多個部門,有的上級部門常以下級沒有對口的部門而拒絕支持。這樣的情況壓制
2005年發生在吉林省的化工裝置爆炸并引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反映了水利、環保等多個相關部門間缺乏協調聯動性的缺陷。
在當前的現實情況下,政府如何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有效作為,如何實現從微觀領域向宏觀領域轉變,都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此次十七大提出“大部門體制改革”設想,可望實現以下目的:一是提效。通過交叉職能的整合,減少扯皮推諉,進一步明確職責,優化資源配置,大大提高行政部門辦事的效率。二是瘦身。通過機構的合并,可以達到減人的效果,特別是減官,從而大大減少行政開支。三是減利。在目前部門過度專業的情況下,一些部門是有利就爭,無利推諉。而通過整合后,一些相似的審批權、執法權和處罰權可以實行進一步的整合,更進一步地方便群眾。這都是為了建立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服務型政府,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
然而,要真正實現大部門體制的改革設想,破除一些部門和利益集團的阻力,這位基層干部從近年來機構改革的實踐出發,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改革要自上而下,一以貫之。二是要確立一項基本原則,凡是有職能交叉的部門,原則上都要實行合并,不能以某某工作重要而單設,此例一開,將會前功盡棄。三是在制定改革方案時,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特別是廣大群眾的聲音,力爭改革方案科學、有效、實用。四是預先做好人員安置工作,這是一件基礎性工作,機構合并與改革,必然有一批人離開機關,能否對他們妥善安置,事關改革的成敗。
其實,大部門體制改革并非一個新生事物,從西方發達國家來看,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從我黨我國的歷史來看,也有這方面的實踐。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隨著公共管理和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政府必須順勢而為,真正實現大部門“大作為、小權力”的設想。(來源:新華網 碧翰烽的博客 編輯:夏亞)